中日筷子文化比较研究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2-06-21

研究现状:

中日两国同属筷子文化圈,所以两国的学者对于筷子文化都有一定的研究。其中有几部著作就是专门描写筷子的,例如刘云的《中国箸文化史》和一色八郎的《箸の文化史》,还有一些相关的论文。另外,在饮食文化的研究中,也有包含了筷子文化的讲述。

有学者认为,筷子在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中日两国都有著作专门描写筷子的文化史,对筷子在各个朝代的发展有了一个详细的叙述。另外,关于中日两国筷子的使用方法,使用礼仪,传统习俗等,在也有学者进行了研究并发表论文。例如,李庆祥在发表的《日本的箸与文化——兼与中国筷子文化比较》,欧阳江南的《趣谈筷子文化》,吉俊的《中国筷子文化礼俗》等等都对筷子进行了研究。在日本,太田昌子在《关于在中国古代筷子使用的固定——根据古代文献考察固定的年代》中论述了筷子的起源,向井由纪子和桥本庆子同著的《筷子和人类的文化史》中也讲述了筷子文化。可以说,就筷子文化而言,中日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贾蕙萱教授认为,筷子是东方人智慧的结晶,现在已经作为一种健脑的工具被更多所理解,使用筷子会使自己的民族变得聪慧,文明,所以倡导更多的人使用筷子。

代表性观点:

对于筷子的起源,普遍认为筷子从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筷子最早的国家,按照文献记载的话,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了。而在日本,按照一色八郎所著的《筷子的文化史》记载,日本首次正式使用筷子是在隋朝费世清使团访问时的日本宫廷宴会上。圣德太子听了遣隋使小野妹子对隋朝宫廷宴会食具的描述,决定用中国礼仪款待中国使团,筷子由此引入日本。

关于两国筷子的外形的差异,大多数学者认为与两国就餐方式及食物的不同引起的。另外,李兆忠先生还指出:“和式筷子的短小谦恭,亦使人感受到日本人自律,克己和安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牢固的团体精神。”

法国作家罗兰•巴特认为筷子相对于刀叉有一种“母性的温柔”,筷子的使用礼仪更加表现了其温柔的一面。关于用筷的禁忌,根据两国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在中国流传最广的为用筷十大禁忌,为迷筷、翻筷、刺筷、拉筷、泪筷、吸筷、剔筷、供筷、敲筷、指筷。在日本有直筷、取筷等与中国不同的禁忌,

在中国,就筷子的称呼而言,经历了“箸到筷子”这一系列的转化。明朝陆容《菽园杂记》中记载“吴俗舟人讳说,住与箸谐音,故改箸为快儿”。后来渐渐的发展为筷子。而在日本,一直保留着“箸”这叫法,因为筷子在日本为训读,日本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赋予它许多美好的意义,所以一直沿用这一称呼。

关于筷子的习俗,在《中国传统食俗》一书中记载了不少筷子的习俗,筷子的谐音取“快”之意,就有“早生贵子”的好兆头,加上人们赋予它“成双成对”之意,往往在婚礼等喜庆的日子里变现的更为明显。而在日本,认为筷子是“生命之杖”,生命与箸紧紧相连,“始于箸终于箸”,从出生到去世,都有关于箸的习俗,有学者认为是因为受佛教和生死观的影响较大。在日本,还为筷子设立了一个专门的节日,规定每年的8月4日为“筷子节”,在这一天要举行一些筷子的仪式。

关于筷子的传说,在中国有“神鸟救姜子牙”、“妲己用筷子为商纣王夹菜”、“大禹用树枝从锅中捞取食物”的传说。在日本,最早出现在《古事记》中,记载了护海之神须佐之男命斩杀八歧大蛇的故事,在另一部史书《日本书纪》和地理志《出云风土记》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

研究的必要性:

筷子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具,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被西方人称为“东方的文明”。中日两国作为世界上使用筷子人数最多的两个国家,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日本吸收中国筷子的特点,加以改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筷子文化。而中国的筷子文化也在不断发展着。本文将以筷子为中心,通过比较中日两国筷子文化的异同点,了解两国的筷子文化,希望通过对筷子的介绍,展现筷子的魅力,以此加深人们对它的认识,引起人们的重视,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作为文明礼仪之邦,其礼仪展现了它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筷子似乎得不到它应有的继承,许多人早已忘了用筷的礼仪,在日常生活中完全不会注意,有些一知半解的,也不会特别在意,除非在非常正式的场合会稍微有所改善,一般情况下则会被忽略。归根结底是因为从社会到家庭都不重视用筷礼仪,使得越来越多的年青人没有这个概念,希望能得到重视。

研究方法:

搜索与筷子文化相关的文献资料,根据资料对自己的题目进行思考。了解文献中作者的观点,对筷子文化有一个较系统的了解之后,列出论文的大致提纲,对提纲进行反复修改后,再按照提纲,继续查找有关的文献资料,将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两国筷子的异同点,思考原因及启示,得出自己的观点。


上一篇:关于中日家庭教育的比较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中日两国鸟信仰的比较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