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初高中生恋爱问题的社会观念比较研究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3-06-27

课题研究现状:

发生恋爱,建立恋爱关系是人的天性与本能。“恋爱关系”  (romantic relationship)是指相互承认并正在进行中自愿的相互交往。与其他的同伴关系相比,恋爱关系具有显著的强度,是一种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这种感情往往从青少年时期就会开始,并且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青少年间的恋爱行为常常被称作“早恋”。这是一个只在中国内地被广泛使用的词汇,并且伴有长辈方的否定性色彩。在不少的文献资料中,青少年之间的这种浪漫关系被描述为洪水猛兽。在日本,针对青少年恋爱的著作也不在少数。对于青少年间的浪漫关系,中日学者们从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分析。中日两国对待初高中恋爱问题的态度各自如何?

恋爱关系是近年来青少年心理研究的前沿问题。刘文和毛晶晶在《青少年浪漫关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2011)一文中提出,青少年的浪漫关系是其社会关系的主要特征, 是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 对青少年独立性发展、身份识别、 亲密行为能力, 以及冲突解决能力都有重要影响。青少年早期的浪漫经验是其后期浪漫关系的保证, 也是个体获得幸福的基础。而杜红梅、李佳瑶的《国外青少年恋爱关系研究综述》(2011)中也认为,恋爱关系是青少年时期社会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青少年恋爱关系是影响个体发展和健康的一个重要潜在因素。由此看来,恋爱问题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也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中占很重要地位的一个话题。这几位作者,以及日本的有研究青年恋爱心理的学者,一般来说是,而且都没有提到“早恋”这一名词。只是从家庭因素和青少年自身成长的心理变化等方面剖析青少年这个年龄群体的恋爱心理,同时解释了青少年浪漫关系的发展对他们未来建立亲密关系的影响。其实由此可见,早恋并不是一个心理学的名词术语,也不是一个生物学方面的定义。那么早恋一词,从何而来呢?

早恋一词是社会对青少年恋爱的认知,是社会给予青少年恋爱的独有的定义。在1992年,李先锋的《中学生早恋现象透视》中写到,那个时期中,人们对于中学生恋爱现象的判断是众口一词的,“今日的中学校园里,确实的,大量的,严重的存在着中学生早恋现象”。他还认为,早恋的定义是有明显的认知评判倾向的,即“为时尚早的恋爱”。他同时归纳了当时社会上对于中学生恋爱现象的几大观点,算是总结了当时国人看待中学生恋爱的态度。

综上所述,中日有很多学者将青少年恋爱在生物学,生态学,行为系统和类型上进行了分析,在对青少年未来成长的影响这一角度进行了研究。但还鲜有把不同国家对青少年恋爱问题的社会态度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的。因此本课题想在研究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中日两国的社会态度进行比较分析,对于青少年恋爱这一话题获得更深的认识。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初高中这个时期是青少年心理与身体发展的重要阶段,恋爱问题是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前沿课题。在这个阶段中,恋爱关系,青少年男女间的浪漫关系是一个绕不开的且一直有意义的重要问题。本课题旨在研究对于初高中生恋爱问题中日两国的社会观念有何不同。社会观念对于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模式,心里情况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本课题想要去研究调查两国初高中生男生女生们的恋爱现状,恋爱心理和恋爱行为都是什么样子的,尝试从这里面归纳两国社会上对于初高中生恋爱的一般想法是什么,然后总结分析两种社会观念对初高中生当下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以及以后成长发展中的影响。同时,本课题想要去分析两种社会观念各自的优缺点,两种社会观念产生的原因和原因中投射出的社会现实,最后得出本课题对初高中生恋爱问题的想法和结论。 


上一篇:中日自动售货机的比较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浅析日本公共交通的无障碍化设施中的人性化设计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