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侠侣》的日译策略研究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3-08-10

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功夫电影在海外的流传,网络小说的兴起,武侠文化也越来越为人所知,逐渐受到追捧。并且,由于金庸在创作之际,以武功为载体,融合了多种多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人生哲理与内在精神,极大地提升了武侠小说的艺术性,因此金庸武侠小说可以说是武侠小说的典范。随之在海内外出现了一些专门研究金庸武侠小说的“金学”研究及著作,例如倪匡的《我看金庸小说》系列和冈崎由美的《武侠小说的巨人:金庸的世界》等。

  国外方面,在香港功夫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的背景下,日本电视台相继引入金庸武侠影视剧,一度引起日本的金庸热。尤其是张纪中版本的《神雕侠侣》在日本广受好评,并且成为唯一一部被改编成动漫的金庸武侠小说。早在1996年,日本德间书店便买断了金庸武侠小说的日译版版权,并由早稻田大学汉学家冈崎由美带领汉学家进行翻译,出版了包括《神雕侠侣》在内的日文版金庸小说全集。然而由于日本学者更重视金庸武侠小说在中国文学界的影响,因此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局限于冈崎由美在内的汉学家对金庸武侠小说打破中国文学的雅俗界限的探讨,和华人学者对金庸武侠小说及其代表的中国文化在日传播与受容的分析,例如西村伸宏的《中国社会“雅——谴责”/“俗——发散”构造的终焉——以1990年代围绕金庸小说展开的知识分子间的争议为中心》和吴伟明的《金庸武侠小说在日本的受容》,至今既没有专门的关于金庸武侠小说翻译方面的研究,也没有关于《神雕侠侣》的专门研究。

国内方面,随着金庸热的盛行,“金学”研究只增不减,但大多都是探讨金庸武侠小说的传播,或者分析人物形象以及文化意象等,例如李晓燕的《<神雕侠侣>的原型解读》和刘晓民的《论 <神雕侠侣>中的道家情怀》等,几乎都是属于文化范畴内的研究。关于金庸武侠小说的翻译方面的研究虽非空白,却也不多,并且在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金庸”和“翻译”,出现的也大多都是英译的研究,如杨经天的《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中隐喻英译初探》等。日译研究只有寥寥几篇,仅有黄逸超的《<书剑恩仇录>日译本研究——以武侠文化词语的翻译策略为中心》等三篇,并且在影视剧的影响下,《神雕侠侣》在国内并不如《射雕英雄传》等其他作品受欢迎,至今还没有关于《神雕侠侣》的日译方面的研究。然而,由于《神雕侠侣》的恋爱主题与传统的日本精神中“恋”的部分不谋而合,《神雕侠侣》在日本成为最受欢迎的金庸武侠小说,因此研究《神雕侠侣》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化和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策略,对武侠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在日本的传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课题通过对《神雕侠侣》的中文原版和日语版两个文本进行研究,以许渊冲的“三美论”和“优势竞赛论”为理论指导,探讨译者在处理不同语言之间的隔阂时的翻译策略,分析不同的策略在处理文化隔阂时取得的效果。

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金庸武侠小说的英译本研究并不少,但日译本的研究却并不算多,因此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分析《神雕侠侣》的日译本,来填补这方面的空缺,并通过研究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在日本的翻译策略,来探讨武侠小说译本是如何传达原作的内容和文化,是如何处理中日两种语言风格之间的差异的,以期对武侠文化的传播和受容有进一步的理解。

上一篇:中日大学生课余活动对比研究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