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虚的十字架》看日本的死刑制度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0-10-27

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虚无的十字架》是悬疑作家东野圭吾创作的一部关于罪恶与救赎的小说。小说里几位主人公分别经历了亲人被杀、为报恩杀人以及过失杀人后不断救赎的过程。通过这些错综复杂的故事线,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矛盾的救赎的世界。究竟死刑能否让罪犯真正忏悔?究竟如何才能让罪犯真正背上忏悔的十字架?究竟怎样才能救赎遗族的心?因此在日本,死刑的存废问题一直被广泛热议,多年来始终争议不断,而究其原因无非是在探究死刑的意义。 

在国外,生田信义(2016)从生命权的角度分析了死刑的存在,认为死刑是杀人的一种。河相俊之(1994)从经济学的角度计算了死刑对防止犯罪的作用,用统计学分析死刑的存废意义。立野雅子(2017)、伊藤富士江(2010)等从遗族角度看待死刑,认为死刑是最好的安慰。内田兴隆(2012)从公共舆论的角度提出了政府应该让舆论导向从支持死刑变成废除死刑。总的来说,日本国内学者与民众舆论呈对立局势。 

在国内,赵炳贵(2005)从中日两国死刑制度的现状比较入手,探讨了两国在制度方面存在的异同点。张继文(2004)从死刑与个人尊严,威慑力,误判等多方面分析认为废除死刑并非易事。李贵鑫(2013)从文化、道德、国庆等角度分析认为死刑终将被废除,但仍需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于文沛,李贵鑫(2010)从日本国庆现状分析认为日本废除死刑在未来势在必行。国内对于日本死刑制度的研究也认为其终将被废止。 

本课题的研究将从日本现状和小说《虚无的十字架》入手,通过对小说内容以及日本现状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日本死刑制度特点的成因以及其优缺点,对日本死刑制度的存废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探讨,希望能给死刑问题的存废争论提出自己的意见。


2.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日本作为保留死刑制度的国家,在法律、死刑执行力、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有较鲜明的特点。日本在法律中限制死刑数量,在执行中十分谨慎,对犯人赋予过度的申诉权,政府对犯人的态度与日本民众的态度有较大反差,这是日本的死刑制度的存废问题一直处于尴尬局面的原因。

首先,本课题将从日本死刑制度的现状入手,简述其法律现状以及分析现状的特点。日本的死刑制度并未废除,但由于其严谨性和再审制度等,每年的死刑执行数量甚至一度低到年平均1件。这对其他死刑保留国来说十分罕见。 其次,从小说《虚无的十字架》中,蛭川和男二次杀人事件、町村作造杀人案、仁科史也和井口沙织的杀子案等故事来分析日本死刑的特点。从这几件杀人案种不同的人物、事件来分析政府和民众对死刑制度的不同看法,政府注重人权而赋予罪犯申诉权,而民众甚至遗族却希望罪犯能以命偿命。罪恶的救赎究竟是通过刑罚还是人内心的忏悔。本课题将从这些问题所揭露出来的问题来分析关于日本死刑制度的特点,并简要探析关于“死刑是否是虚无的十字架”这一问题。最后,通过分析得出的死刑特点:谨慎、以人为本等。并从文化、历史和思想等方面来分析其特点的成因,并总结出日本死刑制度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本课题的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当代日本社会对于死刑的存废问题所存在的观点和争议,并且结合小说《虚无的十字架》的内容具体分析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全球国家在死刑问题的存废观点上提出建设性意见,尽一丝绵薄之力。

上一篇:从《情人》看日本女性的婚恋观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