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哥儿》中的“清”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1-12-07

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哥儿》的写作历史背景

夏目漱石是父母五男三女八个孩子中的么子,因为是双亲的老来之子,即所谓的“耻子”,所以成了不受欢迎的人,夏目漱石的生辰也很犯忌,为防止将来成为强盗,而取名“金之助”,托于他人抚养,夏目漱石十岁回到自己的家时仍遭冷遇。《哥儿》这本小说中的主人公和夏目漱石本人有着相似的遭遇,身为么子而不被家人喜爱、母亲早逝而缺失母爱。

(二)关于阿清人物的设定

作品一开始,在简单概述主人时代的生长经历那一部分里,我们就已经知道了哥儿是一个“由于继承了父亲遗传的鲁莽、冒失,从小时候起就劲干吃亏的傻事”的孩子,总是被人作弄、取笑。“老头子一点也不疼爱我,母亲则一味的溺爱着哥哥”,街坊邻居也都把“我”当成令人头疼的孩子。还有更荒唐的,“我”

因为同学开玩笑的激将法而从二楼跳下,用洋小刀切自己的手指时等等。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阿清的存在,“我”将会被如何看待呢?

正是阿清的存在,将哥儿从极端不利的境地中“搭救”了出来。

“这老太婆不知因何缘故,特别的疼爱我,正是不可思议。对于这样的一个我--母亲在去世前三天对我已是完全厌恶、彻底绝望,老头子也是一年到头总为我感到伤透脑筋,街坊邻居也都指着我骂‘粗野的淘气蛋’--而她却一味的珍爱我”。“阿清时常在厨房里,瞅准没别人在场的时候,称赞我说:‘你耿直诚实,是个好秉性’”。

看着这没人疼的孩子,阿清有时会瞒着哥哥私下里弄点东西给哥儿,但是耿直的哥儿非常生气,认为阿清她对哥哥不公平。正因为有了阿清的赞誉之言,哥儿的正直、可爱之处得以显现。亦能得出哥儿是一个耿直、有正义感的人的一个结论。

由此可见。阿清这一人物的设定,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小小点缀。

(三)对于阿清这个人物设定的意义和应给与的评价

 哥儿来到了四国的一个农村--这里充满了虚伪、丑恶和阴险,是当时一个社会的缩影。这里奸人得志,恶人当道。“细想起来,这世上的大部分人似乎都在津津乐道于恶人坏事。他们似乎都坚信:假如不使坏,就很难在社会上获得成功。”“这世界也太令人费解啦。让人打心眼里讨厌的人却好像很亲切,而意气相投的朋友却活像条恶汉,真是捉弄人。”“样子长得漂亮的人却冷酷无情,而面目苍白的古贺君却是个善良君子,真是万万大意不得啊”《哥儿》展示给我们的世界,是那么的困惑,到处充满了丑恶、伪善。然而就在这么一个黑暗的世界里,我们仍能时不时看到令人稍感欣慰的“光和亮”,那正不是因为有阿清的存在吗?

由于“蝗虫事件”而烦恼不安时,当“我”的单纯、直率被“红衬衫”讥笑时,当我终于得知了貌似亲切的“红衬衫”利用卑鄙手段从“老病号”那里夺走了“圣母玛利亚”,而标致的“圣母玛利亚”却原来是个冷酷无情的女人的时候,知道了“我”被房东赶出来是由于奸人使坏等真相时,“我”都想到了阿清,“无论如何也要早日回到东京去,只要能和阿清在一起就行”。

由此可见,每当“我”由于种种困惑、烦恼而感到精神疲倦时,只要一想到阿清,“我”就能得到哪怕是短暂的休息。

阿清这一人物的设定,给整部作品带来了亮色,给作品增添了艺术感染力。同时,对于“我”来说,阿清犹如不倒的精神支柱,是“我”可以放心安住的“小世界”。

二、文献综述: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夏目漱石是日本屈指可数的国民作家之一。《哥儿》是夏目漱石初期的作品。该作品是最能直率地反映作者自身心情的一部作品,给读者带来一种新鲜娇嫩的感觉。尤其是用第一人称的笔调来书写,让人感到这是作者直接的心情影射。

伊藤整评价这部作品说:“如果从像小说的小说这个意思来说,这部作品可以说是明治文学上的杰作。理由是他那富有故事情节而又不缺失幽默的把作品推向高潮的那种完美的创作。还有一点就是,夏目漱石完整的把握了日本人的各种性格特征。”

江藤淳对这部作品也做了详细的研究。

余六一和韦立新在《暗夜中闪现的星》中提到在整篇作品展现出黑沉沉、令人颇感压抑的世界时,阿清的出现就恰如黑暗星空中的一颗闪亮的“星”。对于主人公来说,阿清犹如不到的精神支柱。

有学者认为阿清这一人物的设定是以夏目漱石的理想中的母亲为原型,也有学者发现,夏目漱石的妻子镜子的本名是“清”,也有学者认为,阿清是以夏目漱石的同学米山保三郎的祖母为原型的,等等。

以前的学者们经常围绕作品的人物性格、夏目漱石的心理、社会背景等方面来开展研究。但是近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阿清这个人物,意识到阿清这个角色对这部作品的重要性以及对主人公心态的影响。


上一篇:“は”和“が”的误用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