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材的电子化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2-03-07

1.选题背景说明 

随着多媒体在教学方面的应用,教学手段和方法进一步向多样化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改变,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成为必然趋势。目前,高校日语专业的学习中,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影音文件等拓展性教辅材料已经实现了电子化,但是教材的电子化却少有人提及。学生们使用纸质课本进行日语学习时的弊端和不便引发了笔者将日语教材电子化的探究兴趣。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不仅是教辅材料,正规教材的电子化也值得讨论和研究。

本论文通过调查了解现代高校日语专业学生对于电子化教材的认识和接受程度,研究并验证在日语教材电子化的可行性。

2.选题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安小兰在《美国大学教材的电子化变革趋势》中提到,美国高等教育环境的变化导致频繁推出新教材,学生不得不转向较为便宜的二手教材市场,这又刺激出版商不得不依靠缩短新教材的推出周期来维持利润。其实这也是中国教材市场所面临的问题,并且中国市场上的盗版现象较之于美国更为严重。出版商依靠传统纸质出版已经很难从中攫取利润。因此这成为了出版业转向可实时更新、可重复使用、可选章印刷的电子化教材的一个契机。

林畅茂在《电子教科书里我们有多远》一文中提到,“电子教科书用的是电子制作技术制成的一种教材,是教材表现形式的革命性变化,减轻的不仅是书的重量,而且是教学理念的提升,能更准确、更形象地表达教学内容,开发学生的思路,提高教学质量。”由此可见,中国业界学者已经认识到电子化教材的巨大潜力。但仅仅局限于泛泛而谈,宏观地叙述了电子化教材的前景和意义,却没有深入到如日语教材这一分支,结合大学日语学习的特征和日语语言及字符输入法与中英文的不同,个别讨论日语教材电子化的发展前景。

“需求分析”理论的代表Richard等学者认为,需求分析是了解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需求,并根据不同的需求迫切度来安排学习需求的过程。Tarone和Yule在阐述需求分析的性质时,特别强调过其“高度本地化”的本质特征,所以在对某个主题进行需求分析时必须考虑特定环境下的具体对象。

“在外语教学背景下,需要进行分析的需求主要包括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两大类。”我们不妨将师资和教育政策等相对稳定性因素固化,先从学生认知方式和信息化环境内外两个角度来简要分析大外教材立体数字化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当其冲的就是当下高校日语学习者的认知风格特点与学习需求变化情况。“不同的经历产生不同的大脑认知结构” 。如今“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已渐渐成为大学学习者的主体,“在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等数字技术的世界长大”的这一代不仅对数字技术习惯甚至依赖,学习认知方式也与前辈相比有了较大差异。大体说来,向往自主、突出个性、猎奇心重、要求反馈即时、渴望平等与尊重等是有关他们认知方式的笼统标签。可以想象,在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当身为“数字移民”甚至是“数字难民”的老师碰到“数字原住民”的学生时,新的冲突在所难免一些传统矛盾也会加剧。例如只凭老师一人该如何“以学生为中心”深入开展大外教学?众口难调,老师怎么做到在同一时间和地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所以我们起码可以说,开发出方便学生进行课外/拓展研究甚至自学的立体数字化日语新教材势在必行。

3.论文的立意、研究思路、角度和研究方法 

本实证研究以文献研究与调查法为主,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首先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背景资料,尽可能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以下几方面的信息:历代日语教材的改革情况和阶段特征、电子化大学日语教材的开发背景等。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平日观察,提出学生有关电子化教材的需求假设。而对于现行教材的实际使用效果,新生代大学生对所学教材的满意度、学生认知风格和认知需求等无据可循的问题,可以经由问卷、谈话、个案研究等具体方式从学生这里获取第一手资料。后期整合资料时,将固化师资水平和教育政策等相对稳定性因素,重点分析新认知风格下学生对大学日语教材的需求所在和学生所处环境(特别是校园数字环境)对教材改革的支撑度,从而验证大学日语教材是否具备朝立体电子化方向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上一篇:日语感叹词的习得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