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生死观-以入殓师为中心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2-04-05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目的

2009年,日本导演泷田洋二郎反映其生死观的电影《入殓师》,获得了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奖。自己观影后也深受触动。《入殓师》启发了人对“死”的思考,同时给人以“生”的启迪。

通过这部电影,看日本人的生死观的具体体现。同时,探究日本人的生死观的形成,从而了解日本的异国文化。联系实际简析影片的教育指导意义,从而让我们正视生活,启迪人生。

1.2.研究意义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死的超脱一直是日本人追求的理想。而影片《入殓师》作为一个窗口,可以让我们窥探到日本人独特的生死观。

通过对日本人的生死观的分析,希望对邻国日本的文化、习俗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启迪人生,让我们更加珍视生,尊重死。

2.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部好的影片,能够引发人们的很多思考。

电影《入殓师》2009年一跃成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它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现出的日本独特的生死观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2.1.国内研究现状

赵立 《<入殓师>与泷田洋二郎的电影追求》 (2009)从艺术鉴赏的角度,对作品的主题,音乐等元素进行了解析,分析了该影片成功的原因。

张晓红《简评<入殓师>的“以死为美”》 (2010) 认为该影片主要表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 以死为美” 的观点。  

邵俊秋《浅谈<入殓师>中的生死观》 (2010) 解读了《入殓师》 所体现的日本人“ 超越生死, 生死一体”的生死统一观念。

张笑涛《<入殓师>中的生命意蕴探析》 (2010)从职业反省,生死大悟,爱的体味角度探析了影片的生命意蕴。

王允宝《死亡的升华与超越——<入殓师>叙事学分析》 (2011)运用专业的电影叙事学的理论,对影片的叙事风格进行剖析和呈现。

王树义,曹建红《电影<入殓师>对中国年青一代的教育启示》 (2012)把焦点投向影片的启示上,关注对中国青年的教育成长意义。

张 妍《入殓有道, 生死有情——日本电影<入殓师>中所透视的日本人的生死观》 (2012) 从“来世”思想、宗教观、人生观、灵魂观4个方面分析了日本人生死观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及其内涵。

曾晓霞《从电影<入殓师>剖析日本社会的矛盾本质》 (2013)从梦想与现实、死亡和生存以及爱与恨之间的矛盾关系来说明日本社会产生矛盾的本质原因,并进一步挖掘人物的心灵世界。

2.2.国外研究现状

立川昭二《日本人の死生観》(1998)从日本古典中,选出了渴望死于花下的西行,安静地等待一死的良宽等12位日本人为例,对日本人的死生观念从正面做了生动的叙述。

此外,加藤周一、M・ライシュ、J.P.リフトン《日本人の死生観》(1977)在书中也对日本人的生死观作了解析。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电影《入殓师》的解读角度各异。有的着眼于艺术鉴赏的角度,有的把视角放在其反映的日本人的生死观上,有的关注影片的教育意义。而国外学者对于日本人的生死观很早就有研究,可见其有独特而浓厚的文化背景。因此,本文结合影片的现实意义,同时追根溯源,对日本人的生死观的形成作比较详尽的分析。


上一篇:日本人的垃圾处理意识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樱花体现的日本人的民族意识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