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日谢罪文化的比较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2-08-16

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谢罪,意思是对不适当或有危害的言行承认不是的主要方式,承认使人委屈或对人无礼,同时表示遗憾。以礼节或者行动征得对方的理解和原谅。谢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言语行为。当一个人做错事,或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困扰时,就需要向对方谢罪。由于不同语言结构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家所使用的谢罪用语也必有所不同。哪些场合需要谢罪,哪些场合不需要,以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谢罪等都因语言文化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就日本而言,日本是一个重视谢罪的国家,其重视谢罪的原因从自然方面来讲是因为:日本是一个孤悬海外、资源匮乏、自然灾害严重的岛国,必须依靠集团的力量才能生存。要实现以和为贵,平衡集团矛盾,真挚的谢罪显得尤其重要。 

就目前而言,研究日本谢罪的文章论著众多,比如探讨“すみません”的使用场合,用法和从整体探讨日本谢罪文化的文章也不少见,但从细节上对日本人进行分类,研究不同人群,不同关系间日本人其谢罪方式的区别的文章却并不多见,比如研究日本不同阶层不同人群谢罪方式的差别:从性别,年龄,职业,到学历,收入进行分类,甚至单独研究黑社会这样的特殊情况,还有在同一个集团里不同层次之间的谢罪也有很大差异:对上级,对平级,对下级,对内,对外,对外国,内外有别,均可做差异化的分析。就连同一个人和不同关系人之间的谢罪也是有差异的:当面对家庭,恋人,朋友,职场,邻里,对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谢罪方式。

笔者认为这一研究通过调查中日两国关于谢罪的各种使用情况,对比其异同之处,进而分析两国文化背景差异,以期两国人民能以文化差异为前提,彼此互相理解更顺利地交流。加深中国日语学习者和日本文化研究者进一步理解日本谢罪文化,理解日本谢罪文化和中国谢罪文化的异同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有着较大意义,很有研究价值。

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和研究“すみません”,“ごめんなさい”,“申(もう)し訳(わけ)ございません”等谢罪用语。

中文的“对不起”、“不好意思”相对应的日语正是“すみません”。在刘喜萍的《从日语的道歉用语看日本人的文化心理》一文中认为“ごめんなさい”在表示“对不起”这个含义时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与“すみません”互换。但是“すみません”大多是社交辞令,真心实意的谢罪最好还是用“ごめんなさい”或“申(もう)し訳(わけ)ございません”。

(2)从整体上研究探讨日本谢罪文化。

日本是一个有着复杂谢罪习惯和用语的国家。在这个上尊下卑等级森严的社会,在语言的使用上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谢罪用语的运用也不例外。这些谢罪词语在日常各种场合调剂着日本人之间的交际关系。

孔健在日本新华侨报网的《从“谢罪”看日中道歉文化差异》一文中指出,“日本谢罪一般分:个人之间的纠纷、企业团体发生丑闻、对历史上的侵略战争造成损害的对方给以赔罪等。

李兆忠在,《日本的“谢罪文化”》一文中分析了谢罪文化的意义作用,即带来了人际关系的平衡。按照日本著名思想家丸山真男的看法,日本社会像一个大章鱼罐,其中又分为许多小章鱼罐,每一个都构成一个人际关系的“场”,各个“场”在“大章鱼罐”的规约下,互相之间保持着平衡,组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谢罪不同于西方人的忏悔,后者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一种彻底的、无条件的悔过,前者则是表达一种歉意,一种认罪的态度,至于这种罪过究竟是属于什么样的性质,谢过以后是否真的改正,则是另外一回事。客观地看,正是这种“谢罪” 文化机制,维持着日本“场”的平衡,对日本社会的安定团结,有不可小看的作用。

对于这种现象的文化原因李兆忠指出了其深厚的文化心理基础。早在1400年前,圣德太子就将《论语》中的“以和为贵”作为治国之本,写进日本有史以来第一部宪法《宪法十七条》的第一条,拉开了大化革新的序幕。

(3)研究探讨中国谢罪文化的特点。

谢罪在中文里译为道歉。史记中有:“至蔺相如门谢罪”。谢罪,即道歉意为:自认有过,请人谅解。在《中国人缺少道歉文化吗?》一文中,作者孙国权对中国缺少谢罪文化的现象这样解释:“儒家思想是中国的主导文化,因此有人将儒家文化认定为中国的教,即儒教。相伴随的是道教,后来佛教传入。释儒道构成了中国的思想教义。孔子将中国人的恭谦固定下来,将中国人的三纲五常关系固定下来,却很少有对人做错了事进行谢罪的告诫。从古至今,中国人这一文化根基薄弱,于是,也就没有了这一文化传统。

从《“谢罪”看日中道歉文化的异同》一文中指出,中国人的谢罪观与爱面子联系在一起,大家认为坚持“不谢罪”才能来维护自己“面子”,可以说这也是在儒教文化背景的礼俗社会生活的国人的特殊表现。 

(4)对比日本谢罪文化和中国谢罪文化的异同点。

在方爱萍的硕士论文《从道歉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看中日文化差异》一文中,对比了日本谢罪文化和中国谢罪文化的异同点:

“中日两国自古以来都注重“和”的思想和“礼”的文化,但是在日本,人际亲疏关系对谢罪用语的影响比中国深刻。这和中国重视家族主义而日本注重集体主义有关。

2、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

本课题的任务是通过分析,得出中日谢罪言语行为的异同点,并探讨中日谢罪文化的异同。

通过总结资料文献,分析素材内容等方法,在前人已有的对中日谢罪文化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研究其谢罪的背景,上下故事情节,并通过谢罪主体的谢罪动机,谢罪的方式,场合及接收人对谢罪的态度,来研究谢罪背后的文化心理,在分析谢罪行为的同时,探寻其尚未明确说明的深层文化层面。进而总结出日本谢罪的一般特点,以及这些特点所传递出的日本人的文化心理及日本谢罪文化。将所归纳出的日本谢罪文化特点与中国谢罪文化特点做对比,从而更深刻的认识中日两国的社会文化差异。

首先总结各种谢罪场景的异同点,对各种谢罪场景及文化现象作适当归纳,从而确定本论文分析作品主体内容。本论文主要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其中重点研究部分为本论部分。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谢罪场景的选取,对谢罪行为进行分析归类。

(2)将谢罪行为特点与国内外有关日本谢罪文化的著作资料相联系并加以分析。

(3)举出中国体现谢罪文化的一些例子并加以分析。

(4)对中国谢罪文化与日本谢罪文化的异同点加以分析比较。

两国不同的谢罪文化既有历史文化的影响,又融合了现代意识,反映了两国文化异同和社会现状。加深中国日语学习者和日本文化研究者进一步理解日本谢罪文化,理解日本谢罪文化和中国谢罪文化的异同点,让两国人民能以文化差异为前提,彼此互相理解更顺利地交流,搭起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上一篇:中日终身雇用制度的比较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村上春树作品中的群体性孤独感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