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鬼文化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1-11-15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目的

“鬼”在世界上并不存在,但鬼文化却普遍客观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它对人类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当今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都有特殊的鬼与鬼文化,如中国的牛头马面,日本的幽灵,西方的吸血鬼等等。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文化上,有许多相似和差异,其中特别是对鬼的形象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本文将通过鬼的定义、中日各时代对鬼的不同解释以及鬼节等方面进行粗略描述,通过中日对比找出鬼文化不同以及原因。

1.2.研究意义

鬼和鬼文化是世界各民族共存的历史现象。中日鬼文化的相似性体现了中日共有的社会文化以及风俗习惯,这些相似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和矛盾。

而且,文化因人而产生,同时又对后人的心理、思想等产生重要影响。我想了解日本独特的鬼形象以及文化,对我们更深层次了解日本文化会有一定作用。

2.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无论哪个国家都存在自己国家的“鬼 ”,“鬼”的“生命力”似乎很强。鬼在远古诞生,至今仍然“生存着”,无论哪个国家都有与鬼有关的词汇。而现代人在日常会话中也会或多或少的提到鬼。鬼就是这样一个既恐怖又离我们日常生活很近的存在。鬼文化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和兴趣,对其研究也有一定历史。

2.1.国内研究现状

2.1.1.对中国鬼形象以及鬼文化的研究

中国历史上对鬼文化等民俗文化方面的理论研究向来比较薄弱,古代史书在鬼怪的记录方面较为丰富,但却缺乏具有文化学色彩的学术探讨。中国鬼神故事在历朝历代的文献中都有许多记录,但直到五四时期才逐步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神鬼学,与鬼怪有关的民俗学的建立也直到近代才开始。徐华龙在《鬼话:中国神话形成的中介》(徐华龙,1989)一文中,提出鬼文化研究课题以来,短短的两年时间,已经在民俗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期间由他选编、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中国鬼话》一书,为鬼文化研究准备了充实的材料。此后徐华龙的《中国鬼文化》(徐华龙,1991),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鬼文化的学术著作,其分类的科学性与完备受到广泛好评,对中国鬼文化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后,林礼明的《鬼蜮世界:中国传统文化对鬼的认识》(林礼明,1993),黄盛华的《鬼文化》(黄盛华,1995)都将鬼的产生与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写明了中国鬼文化的历史悠久性和独特性。尹飞舟的《中国古代鬼神文化大观》(尹飞舟,1996)一书中,通过鬼神文化现象、鬼神文化观念、鬼神文化要籍等三部分较完整地阐述了中国的鬼文化现象。

也有不少学者通过论文形式阐述了中国鬼文化的一部分。

应锦襄在《中国鬼神文化与小说》(2005)一文中论述了中国鬼神文化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小说的深远影响。

靳风林在《论中国鬼神的成因、特征及其社会作用》(1995)一文中对中国鬼文化的成因,特征及其社会作用进行了宏观的描述,认为鬼文化的发展与儒家、道家以及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鹿林在《论鬼神观念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地位》(2011)一文中笔者初步考察了鬼神观念在中国传统社会思想中的地位,揭示鬼神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1.2.对日本鬼形象以及鬼文化的研究

对日本鬼形象以及鬼文化的很少有专门研究的,一般都是与中国鬼文化对比,通过对比来看日本鬼文化的特点。如:王鑫的《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之探寻》(2005),殷庆栋、蔡卓、陈虎浅的《谈日本的鬼节与中国的鬼节》(2011)。

其中徐华龙在《中日鬼文化比较》(2005)一文中描写了节日祭祀以及鬼故事中的中日鬼怪得相似点和不同点,认为日本的鬼形象大多可爱,而相反中国的鬼,恐怖因素包含的比较多。

郑颖在《日本人对鬼的印象以及有关鬼的词汇》(2007)一文中详细介绍了日语中与鬼有关的词语,讲明了日本“鬼”这个词早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对对日语的学习有一定借鉴意义。

覃晶,王秀银在《对中日两国鬼文化的对比和分析》(2009)一文中通过中日两国鬼片的对比,选取以女鬼为题材的影片,比较了中日两国在对死亡的理解和“鬼”这一文学形象的创作传统,以及利用这种形象进行创作所反映出的不同文化心理。

岳晟婷在《浅谈日本的鬼文化》(2011)一文中粗略地描述了日本鬼文化的产生以及发展,以及祭祀活动中的鬼的形象。

2.2.国外研究现状

日本的鬼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奈良时代以前日本民间信仰中还存留着对鬼的崇拜,奈良时期,中国文化和佛教思想的传入,鬼被赋予了恐怖的意义,鬼的含义也随之扩大。到了平安时代和镰仓时代,在传说中出现了地狱的“赤鬼”“青鬼”“牛鬼”等受佛教思想影响的多类鬼的名称,而且鬼作为可怕的妖怪的外貌也开始逐步形成。因此日本的鬼多种多样,一直以来很难有一个准确的定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文学评论家馬場あき子在『鬼の研究』(1971)中将鬼分为五大类,即祖先的灵魂;深山里的鬼怪;罗刹、夜叉;人鬼系列、冤魂等,为日本此后对鬼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大野晋的『日本人の神』(2001)一书中对通过对日本鬼神的由来做出来自己的推断,得出日本的鬼神是由自然万物演变而来的。

近藤喜博的『日本の鬼: 日本文化探究の視角』(2010)一书透过日本文学、艺术等方面对鬼的描写,写出了独特的日本鬼文化,对研究日本鬼文化有很大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对鬼文化的深入研究是从上世纪开始六七十年代开始的,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很多学者都对本国的鬼的来历以及发展有了一定的研究,并且得出了一些结论。也有一些学者通过中日鬼文化这中对比研究来突出本国文化的特点,然而,中日之间鬼文化不同的原因很少有人研究,本文将着重写中日文化不同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上一篇:日本年金制度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