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核的滋味》中家族第三代人的性格_德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2-12-16

一、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目的:本文将站在女性角度,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家族第三代人性格、关系及命运,重点来展现这一代面对国家之丑和国际舆论时清高的淡漠、讳忌的遗忘和对当今现实的重大意义。 

课题意义:《苹果核的滋味》是目前德语文学区影响最大的小说之一,被誉为德国人的国民小说。此书能走俏于欧洲各国,首先因为它避开了直接回到战争和罪恶感的宏大叙事来折射了现代都市人的某种情态和祈望,同时此书弥散着21世纪新女性的气息。因此,该作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论文提纲): 

《苹果核的滋味》是德国著名作家卡塔琳娜哈格纳的代表作,该小说通过青年女性伊丽斯在老宅苹果树下的童年回忆,道出一个家族三代女性关于爱、死亡与遗忘的故事,描述二战后德国人民的心路历程。小说以苹果核的滋味为核心意象,运用隐喻方式,以散文语言呈现战争对德国普通民众的影响。

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1、首先介绍了《苹果核的滋味》的作者,提及了作品的大致内容及研究现状,得出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使读者了解并能加深印象。

2、详细分析在《苹果核的滋味》中的家族第三代人的性格、关系及他们各自的命运。主要分为女主伊利斯和她的两个女性童年玩伴罗斯玛丽、米拉之间的关系以及和她的男性童男玩伴马克斯之间的关系;后来出现的彼得克拉森和罗斯玛丽、米拉之间的命运纠葛。

3、详细分析《苹果核的滋味》中女主伊丽斯对她家族命运的遗忘、记忆以及最终找到真相的过程,从中体现女主对命运的抗争和对自己国家从背离到回归的艰涩心路。

4、进行全文总结,并得出结论:作家卡塔琳娜哈格纳以《苹果核的滋味》中女主伊丽斯的视角,揭示了战争对家族的影响以及对女主带来的伤痛和耻辱。苹果核的滋味虽然苦涩,但也让人忍不住回味,使人清醒觉悟。

课题研究的基础:

卡塔琳娜哈格纳(Katharina Hagena),生于1967年。曾在马堡、伦敦和弗莱堡学习英美文学和德语文学。本书是她的处女作,却令她在德语文学界一举成名,成为欧洲瞩目的作家。文评家盛赞作者卡塔琳娜用清晰沉静的文字带出巧妙的故事情节,同时让阅读小说成为感官之旅。本书是德语区目前销量最大的当代文学小说之一,稳居德国《明镜周刊》及《焦点》两大排行榜第一名,销量达数百万册,被誉为德国人的国民小说。二战后德国国力日渐强大,经济的腾飞让世人认为,新一代的德国人早已步入富庶幸福的生活状态,犹如品尝到苹果的甜味。只有德国人自己最清楚,除了甘甜的苹果,他们还咽下了苹果籽的苦涩。二战中德国普通国民经受的伤痛记忆,像老房子一般被遗忘了。小说通过奇妙的隐喻方式,重新拾起了这些记忆。从苹果籽的味道娓娓道出一个家族三代女性,她们生命中关于爱,死亡与遗忘的故事。

课题研究的现状:

《苹果核的滋味》的问世无疑是轰动的,本书是德语区目前销量最大的当代文学小说之一,稳居德国《明镜周刊》及《焦点》两大排行榜第一名,销量达数百万册,被誉为德国人的国民小说,一直都未曾离开过国内外学者们的视线。小说独辟蹊径,对男性角色刻意弱化,笔墨极简,通过三代女性传奇人生中的跌落、失忆和迷失隐喻整个德国民族和历史心路。对所有人而言,过去的伤痛记忆就像老房子一样被遗忘了,但记忆并非空空如也,苹果树见证了她们的哀伤,散文体式的小说的语言清澈优美,叙述结构独特,给读者独特的感官感受。其中,大部分学者都将目光投放于这本小说的政治性质上,来表现战争对德国人的影响,尤其是西方学者,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更偏向于从政治思想和主题的角度来剖析这部作品,不过随着时代变迁,这一状态已有所改变,其文学性、女性主义思想等角度也逐渐被划入了研究范畴内。

综上来看,国内外学者对《苹果核的滋味》的研究覆盖面较为广泛,但多以围绕战争展开研究,而很少将目光投放于个别人物身上。因此,本论文的一大目标便是分析小说中家族第三代人的性格及其关系,以及女主对家族命运的回忆、遗忘和寻找真相的过程。以这样的角度重新审视《苹果核的滋味》这部小说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上一篇:莱辛喜剧《犹太人》中的内涵_德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浅谈卡夫卡《乡村医生》中的梦境_德语论文开题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