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葬礼看中日两国的死亡观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3-01-23

选题的背景、意义

背景 

世界是一个多种族多民族的世界,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及内涵,隐藏在这些风格与内涵中的正是这些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独有的价值观体系。生活在不同价值观体系中的人们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理解时常千差万别,这种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层出不穷。当今世界,文化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不能简单直观地用自己的价值观去理解甚至揣测对方。 

中日两国的文化甚有渊源,在佛教方面的交流则自隋唐以来未尝间断过, 

虽经过历史的变迁,对佛教的认知存在许多显著的差异,其原因及表现是方方面面的,但归根结底还是有同根之处。 

意义 

中日两国文化渊源颇深,必定有其相同或相连之处,挖掘潜藏的两国人民死亡观的差异,更加全面地研究它,这样更有益于加深对中日两国文化的理解。 

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迄今为止,对中日两国的死亡观的研究有很多,大多数都是从其不同点出发进行论证,得出中日两国死亡观因民族文化不同而不同。 

王钦的《浅谈佛教对日本人生死观的影响》一文中认为佛教在传入日本之前,日本古代的葬礼是依据神道仪式进行的。而在平安时代中后期由于受中国净土宗的影响,净土宗开始在日本盛行。净土教所描述的极乐世界和地狱世界被人们广泛接受,使日本人对生死观念有了新的认识。由于受这种轮回转生观念的影响,人们不但重视生前的行为操守,同时也重视死后灵魂的归宿。 

朱志先在《略论佛教的生死观》中指出佛教所主张轮回学说认为人世间的凡人都在三界六道中重复着生与死的循环, 但是, 如果一个下等贱民这辈子能够积大善行大德, 那么下辈子他就可以成为富贵之人, 或者进入西方极乐世界;反之, 如果一个富贵之人这辈子不干一件好事, 那么下辈子就会成为贱民, 更严重的还会下到十八层地狱。受其影响日本人也相信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认为生前行善就会上天堂,积恶就会下地狱。 

郭金秀在《从丧葬礼仪看中西方死亡文化中的宗教因素》中写到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的流传、渗透,对中国的死亡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今天汉语中的许多死亡委婉语就是源自佛教词语,如“涅槃”、“圆寂”等。“佛教认为:人不只是有一生,而有无数的生死轮回,死是这种轮回不已的生'的中介。人一生要与自己的肉体作斗争,只有战胜自己肉体的人才能享受到来时的快乐,达到`涅槃”。这些宗教关于死亡的解释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并且通过葬礼集中表现出来。 

死亡是必然又神秘的人生过程的终点"而葬礼便是对安葬死亡的人以及死亡本身的礼节仪式! 有人逝世了"身边活着的人便要利用葬礼来对已逝的人表达缅怀,圣化或是安置尸体并且安抚亡灵! 《现代民俗学入门》中指出对于死亡的问题,日本民众对身边的人死去该进行怎样的仪式,如何探寻死者的命运为论题展开描述。包括从古代至中世及近世及近现代,对亡者逝后遗骸如何进行处理,以及处理顺序和方法在不断的变化,在此过程中,以佛教为代表的宗教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由此可见,中日两国都指出了佛教对本国死亡观的深远影响,对葬礼仪式的影响。故而,从葬礼仪式的角度浅析中日两国死亡观是本文选题的出发点和研究的重点。 


上一篇:从《友情》看武者小路实笃的个人主义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