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日七夕文化的比较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2-04-23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目的

农历七月七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也称之为乞巧节。“七”与“吉”谐音,“七七”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故人们把它作为一个庆贺秋收的日子。随着时代的变迁,七夕节习俗渐渐与流传甚广的牛郎织女的故事相融合,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从而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七夕节庆祝习俗。其中尤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最为人们喜爱,数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近年来,由于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重视和商家的策划,一度衰落的七夕节又做为中国的情人节悄然兴起。

而在一海之隔的日本,七夕自奈良时代流传过去,经历从贵族习俗到民间习俗的演变,已经成为日本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虽经西方文明的剧烈冲击,日本七夕传统习俗仍得到了极大的保护和发展,现已成为日本夏季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

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七夕寄托了各自民族悠远的情感。本文拟通过对中日七夕故事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中日七夕传说的民族文化差异,以及两国七夕节日当代发展背后的民族心理差异及所体现出来的不同婚姻观。

1.2.研究意义

国家的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一些民族的传统节日反映了其民族的传统信仰,代表了民族的传统习俗,也是一种民族文化模式的表现。中日的七夕节是不同的,七夕节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代表着所在国家的传统与民族特色。因此,中日不同的的风土人情孕育出了不同的传统节日。

不同的国家、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社会生活环境的不同,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着节日习俗的形成,七夕节在传播中经历的演变也包含着文化传播中民族文化价值取向的取舍。

通过对比中国、日本的传统七夕节日,对于加传统节日所折射出的民族文化了解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可以培养一种平等交流的精神:互相尊重文化多样性。这无疑可以缓和中日两国的文化冲击,为政治、经济等其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扫除文化障碍与壁垒,从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共同发展。

2.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仅体现着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信仰,亦体现了他们各自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因此,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兴趣。

2.1.国内研究现状

2.1.1.对中日七夕传说及习俗的比较研究

《中国的神话世界》一中指出,牵牛织女的传说绝不是单纯地由古人观察星空的天文现象而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而是以大地上的现实生活为背景结合天文现象所形成的。这实际上认为在研究牵牛织女神话传说时应该向思想观念背景靠拢。

《中日七夕神话的文化比较》(2011)一文中,通过对中国和日本的七夕神话不同之处的比较,剖析其产生的不同原因,找出各自所蕴含的不同文化特征和民族心理。

《从文学作品看中日传统节日七夕比较研究》(2009)一文自中日七夕节的差异入手,探讨其各自的原始风貌,分析日本民族消化和传承中国文化的方式,从更深的层面上展示两个民族大相径庭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风俗。

《中日七夕传说研究史》(2011)一文中将七夕传说研究史置于广阔的社会脉络之中,力图通过这个专题的研究背景阐释其背后隐含的历史、思想、政治等关联因素,以期理解日本社会的变迁过程。

2.1.2.对中日七夕诗歌的比较研究

张莉《宋代七夕词研究》(2008)中以词作本身为立足点,首先从民俗学的角度对宋代七夕词进行研究,通过对七夕词中反映出的女性乞巧心理的分析表现出宋代女性的生存状况及社会地位。

蔡蕾《中日七夕诗歌比较研究》(2005)作者的研究发现中国诗歌多站在第三人称,日本和歌多为第一人称,以期更贴近生活。《万叶和歌》中也有一些日本古代记纪神话的影子,可以说是中日传说相融合的产物。

张翠、徐放鸣《从七夕诗歌考察中日审美意识差异》(2012)指出日本万叶歌人在诗中多表现微妙的个人情感,而鲜有涉及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因此两个民族的情感表达不可避免地透视出纯粹性与功利性的区别。

2.2.国外研究现状

出石诚彦《牽牛織女説話の考察》(1943)对新城新蔵、白鸟库吉、山本一清等人的学说作出了批判与继承。他否定了新城新藏的“天体吸引说”与山本一清的“新星出现说”,对于白鸟库吉的“农桑思想之说”,他认为虽然是及其恰当的解释,但于后世知识人的润色有关。他提出了“因实际观测七月是牵牛织女二星隔着天河最接近的时期而产生了民间传说,是地上的汉水相隔而男女思慕的现实故事在天上的投影”的观点。

森三树三郎《中国古代神话》(1969)的研究注重牵牛织女二星聚会形成时间的探讨,他同意出石诚彦的天汉观,并进一步考证七夕仪式为何在七月七日举行的原因,指出了“因为有很多仪式举行,自然而然需求牛郎织女的传说,事实是理论先行的法则在民间信仰的世界也一样适用”的观点。

家井真《牵牛织女相会传说起源考》(1979)的研究始终将牛郎织女的传说置于深刻的历史社会背景中去考察,认为牛郎织女的传说固定下来的背景就是汉代纺织业的兴盛,这恰巧暗含了牛郎织女传说所反映出来的当时的人们的思维、信仰和意识形态。

大林太良的《銀河の道虹の架け橋》(1999)、《中国·東南アジアの星型羽衣説話》(1980)中,他将牛郎织女传说置于东亚银河信仰之中,通过比较,对牵牛织女传说的产生、流传以及与日本、朝鲜的异同等内容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牛郎织女传说及七夕习俗的研究颇多,大都从七夕的神话传说、产生的背景不同及庆祝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外学者也是更加关注七夕产生的社会背景而忽视了其对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因此,本文将试图通过中国、日本七夕节日的神话传说、产生背景和诗歌的对比,深入了解中日不同的七夕习俗及其体现出的中日不同的思想观。


上一篇:中日电子书发展现状的比较研究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