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妖怪形象的比较研究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3-07-01

课题国内研究现状

确实,我国古代有着丰富而庞大的“妖怪”知识宝库,《山海经》、《白泽图》、《搜神记》、《述异记》、《西游记》等等不胜枚举,这些书籍中的妖怪形象对日本的妖怪形象产生过很大影响。然而我国的妖怪长期以来被视作古代史的残余,在进入现代史后,这些形式的研究似乎就不再具有原有的功能和意义。新中国成立后,人类学、民俗学又被打上了“资本主义学科”的名号,直到80年代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中国的妖怪学也因此停滞了几十年。 因此现当代对“妖怪”形象这样专题的研究资料及成果尚未成熟。 

徐华龙鬼学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妖怪形象的发展。进入21世纪,在日本妖怪文化热的影响下,“妖怪”形象学研究再次受到中国学者的关注。2008年徐华龙出版了著作《鬼学》,《鬼学》涉及到人类学、哲学、民俗学、民间文学、心理学、宗教学等多个方面 ,是一部比较系统的介绍中国鬼怪形象文化的著作。2009年徐华龙又发表了题为《妖、怪、精故事的分类研究》论文,试图从民间文学分类角度对中国的妖怪精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丰富细化了中国妖怪的分类,深刻了对于妖怪形象的见解。 

近年我国出版发行了不少有关妖怪的书籍,如叶怡君的《妖怪玩物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0),王景琳的《鬼神的魔力——汉民族的鬼神信仰》等。其中王景琳的《鬼神的魔力——汉民族的鬼神信仰》对人和妖怪鬼神的历史关系作了介绍分析,揭示了人创造了妖怪鬼神,人受制于妖怪鬼神的模式,并叙述了道权、佛权的妖怪神谱,以及民间信仰的其他鬼神。

以上著作关于中国与日本妖怪形象的比较方面论述较少,因此把妖怪形象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空间还是很大的。

国外研究现状

日本号称是“八百万”神国,即有众多的神。事实上,日本的妖怪数量甚至更多,根据民间传说和相关文献记载,日本有六百多种妖怪,自古被称为“妖怪列岛”。妖怪一谈在日本非常流行,并且根植于日本优秀的ACG文化的土壤里,进行再创作。以传统妖怪形象为基础进行创作的动漫,游戏,小说出口国外,风靡世界,成为日本强大的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与日本妖怪相关的著作则较丰富,查询大量信息后总结如下。

日本学者井上圆了是妖怪学的首倡者,他四处收罗妖怪传说及民俗资料,在《妖怪学讲义录》中首提“妖怪学”的概念。在井上圆了看来,妖怪有真怪和假怪的分别,又将妖怪细分为若干小类,是为妖怪分类研究之始。民俗家柳田国男也为妖怪形象研究添砖加瓦。他解释道,所谓妖怪乃是已失却神威的诸神的沦落形态。柳田国男在其所著《远野物语》中描述天狗、河童、山男等日本妖怪,使这些妖怪声名鹊起。 

在日本的近现代,被称之为 “日本怪谈文学鼻祖”的小泉八云,因其特殊的文化身份,促使日本妖怪发生巨变,其所著《怪谈奇谭》系列,对妖怪的描写充满情感,使妖怪成了具有自我意识、有感情的个体。此后“妖怪博士”水木茂在其《少年英雄鬼太郎》的序文中,开明宗义的提到:所谓妖怪就是一种灵,“灵”是看不见的,当然也是摸不到的,但有时却可以感受到他的存在。日本大部分进行妖怪研究的学者都秉承一个观点:妖怪是存在的,只是我们看不见。小松和彦在前人的基础上,力图使日本妖怪概念进一步清晰化,他在《日本文化中的妖怪文化》一文中,将社会普遍认识的妖怪进一步分类为事件性妖怪、超自然性存在的妖怪、造型化的妖怪,进一步丰富了日本的妖怪形象。 

 目前介绍日本妖怪幽灵方面的书籍不少,在已有的文献中却很少涉及有关中国妖怪的比较研究,因此关于中日妖怪形象的比较研究的资料和成果较为缺乏。但上述的著作也为本论文研究提供了不少可以借鉴的参考资料,开拓了研究视野。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作为妖怪的始祖发源地中国,妖怪研究是中国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奇特学说门类。而在妖怪研究更为繁盛的邻邦日本,它们的定义演变则要更为复杂一些。自古至今,从中国到日本,人们是怎样认识妖怪的,妖怪是否真的存在。本论文以中日两国主流妖怪形象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等为线索,以中国妖怪形象为基础,与日本的妖怪形象进行比较与分析,从妖怪的定义,习俗节日,文学作品,态度差异等多个角度中所体现的妖怪形象,全方位的把人们兴中幻化出来的这个产物进行阐述,让人们正确的认识妖怪形象的演变,深入了解在两国几千年的文化碰撞中与两国原始文化融合、改造后形成的一种极其具有特色的妖怪形象研究。


上一篇:“断舍离”与中国式生活的契合度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浅谈日制汉语-以中日译语比较为中心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