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制汉语-以中日译语比较为中心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3-07-02

课题研究现状:

近年,有关和制汉语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研究目标主要涉及以下几点:探究为何和制汉语得以保存,而华制新汉语却多成为“死语”;探究词源究竟来源于和制汉语还是华制新汉语;对和制汉语的界定标准等等。

志野好伸在「厳復と西周―西洋学術体系の移植をめぐって」(2014年9月)一文中通过分析严复与西周的生平,对比二者译词的差异,得出二者在造词时所处的角度不同,即严复以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相结合,而西周则处于中立观点,平等审视西洋和中国文化。陳力衛在「和製漢語と中国語」(2012-03)一文中介绍了和制汉语是什么,如何产生,与近代新汉语的关系以及对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影响。劉争在「厳復と翻訳―主体性と「達詣」の限界性について―」(2017-12)一文中论述了严复对翻译的理解,他认为早期翻译的作用是文明开化,所以严复认为“信、达、雅”三者中“达”比“信”更重要,若不通达,便令人费解,以至无法传播文化,故严复在翻译时注重意译。冯天瑜在《侨词来归与近代中日文化互动》(2005)一文中以“物理”、“卫生”、“小说”三词为例,阐述了其真正语源,纠正了将其误作为日制汉语的现象。廖七一在《严译术语为何被日语译名所取代?》(2017年04期)一文中认为译语的存留与否与译词的好坏无关,而在于社会环境。从社会环境因素分析了严复译词为何被淘汰,日制汉字为何被保留,即甲午战败后中日关系的黄金十年和赴日留学生的推动。胡稹在《严复的译词与日本“新汉语”词汇》(2002年第01期)一文中关于为何严复译词淘汰,而和制汉语得以在中国“扎根”的原因是:严复一人之力承担翻译工作太艰难,无法与日本大量学者共同从事相抗衡;大量留学生归国后主要使用和制汉语,并不看好严复译词。因受众小,严复后期翻译时也多直接采用和制汉语;严复译词太过古雅,不便于一般人理解。张照旭在《源自近代西洋译语的汉语词汇》(2011)一文中也列举了一些被误认为和制汉语的华制新汉语,补充了华制新汉语的数量。

以上著作从社会环境及译词本身出发,论述了和制汉语得以保存,而华制新汉语却多成为“死语”的原因,以及辨析了词汇的真正语源,并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因年代久远,关于新语探源还有待完善补充,且两国译语差异是否与两国传统和民族性相关还有待探讨研究。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前,已有大量著作论述了和制汉语得以保存,而华制新汉语却多成为“死语”的原因,并得出社会坏境是导致此结果的主要因素。同时,就新词的真正语源进行了部分纠正,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因年代久远,出现张冠李戴现象的新词不在少数。本课题将采用文献分析法,就这部分新词加以补充,纠正被误认为和制汉语的新词。同时讨论接头接尾词是否应归纳入和制汉语之列,以及探讨中日译语产生差别的背后,是否与两国人民对汉语的理解、语感发音、民族传统乃至民族性相关。希望可以丰富和制汉语的相关研究,推动人们深入思考近代以来中日之间的知识互动与文化交流及其差异背后的深层次根源。


上一篇:中日妖怪形象的比较研究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中日电视剧中广告的对比研究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