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中国的慢船》中的中国人形象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2-07-31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日本有关村上春树的研究,始于 1979 年的《且听风吟》。32 年间总计出版学术类著作 92 部之多,散见于报刊的文章更难以计数。有关“村上春树与中国”的研究,其中最有名的是东京大学文学系教授藤井省三。他主持了为期四年的“东亚与村上春树”国际共同研究计划。而他的《村上春树的中国》,更是村上春树研究进入专题领域的代表作。

《城市画报》的记者曾采访藤井省三教授,问道;“您在大学时念的是中文系,后来在东京大学中文系当教授,怎么会想起研究村上春树这个日本作家的呢?”教授的回答是:“十多年前我去台北访学,在寄宿的朋友家放下行李,便跑去诚品书店。到了书店一进门就是大大的村上春树专柜,上面摆满了台湾译本,我看了很惊讶,其他的日本作家真的没这个待遇。当时脑子里就有了这样一个念头,觉得村上和东亚特别是中国有不一般的联系。就是这个想法让我有兴趣研究下去。”藤井省三教授谈到,《开往中国的慢船》是村上公开发表的第一个短篇小说,之后的短篇小说集也叫这个名字,更有意思的是,他多次修改了这篇小说。我们可以看出村上春树对这个故事的特殊感情。从情节上来看,只是几个比较松散的片段,所以有不少评论家认为作品和中国人本身没有什么关系,那三个中国人只是扮演了“我”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标记。不过如果参考鲁迅的《藤野先生》,可以发现两部作品之间有微妙的关联。《藤野先生》写的是“失去了青春”的鲁迅回忆在异乡的城市背叛诚恳的导师。在《开往中国的慢船》里,也包括了“我”对中国人的数次背叛。

而中国大陆学者对村上春树文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一下 4 点:①对村上春树作品的翻译,村上春树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中国大陆对村上春树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翻译。2001 年至2007 年几乎出版了村上春树的所有作品。其作品的翻译者主要是林少华,此外还有冯建新、亦梦、洪虹等人。可以说村上春树作品在翻译方面,中国大陆做的是比较充分的,但还需进一步提升理论层次。②对“村上春树热”的研究:主要看重村上春树文学在中国的反响探寻其原因,“村上春树热”既是一种文学现象和出版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村上春树的小说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追捧的原因:著名俄罗斯、东欧文学研究者沼野充义在谈及村上的作品时说到:“他的作品对都市生活描写的尺度把握的非常好,在描写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方面手法娴熟,充满异国情调。对于外国读者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③从比较学的角度研究村上春树的作品:将村上春树与其他作家或作品的比较研究出发,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或影响。以《且听风吟》中的一句“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为例,藤井省三认为这句子或许受到了鲁迅在《野草·希望》中所写的“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启发。《且听风吟》中还写道,“直言不讳是件极为困难的事,甚至越是想直言不讳,直率的言语越是遁入黑暗的深处”,而在《野草·序》中,鲁迅则写道:“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感到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④洞悉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从村上春树的作品出发,对其作品进行分析研究。

“村上春树心底有个中国情结”,“如果省略中国不提,就无法讨论村上文学”。日本知名中国文学研究专家、东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藤井省曾在上海作协的讲座中如是说。从村上春树的第一部成名作《且听风吟》,到后来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去中国的小船》或是《寻羊冒险记》再到后来的《奇鸟形状录》等诸多作品中都有关于中国及中国人的描写。《开往中国的小船》创作于 1980 年,文中描述了三个中国人的形象,以及“我”和三个中国人相遇的故事。1983 年连同其他六篇短篇发行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开往中国的小船》,可见村上春树对此篇文章的珍惜。

在日本当代作家中,村上春树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存在,是一颗耀眼的文学奇星。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他的作品便风行日本,走向世界。其中一九八七年出版的《挪威的森林》销售已突破一千万部(二零零九年统计)。以纯文学类小说而言,这绝对不是普通数字。在日本以往的小说销售记录中,这是绝无仅有的。而且它几乎囊括了日本所有的文学奖项,现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流行。在美国无论质量还是发行量都堪称全美首屈一指的文学期刊《纽约客》也刊载了村上春树数篇短篇小说的英译本。据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学系教授Hosea Hirata介绍,“还没有像村上春树这样作品被如此彻底翻译成英文的日本现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也难以望其项背。

本论文以村上春树的《开往中国的慢船》为基础,讨论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村上春树说过:“我自己也很奇怪,为什么小说出现的不是韩国人,而是中国人?我只是把我的记忆影像写出来而已。中国对我而言不是想写而刻意去想象,中国是我人生重要的记号。”

《开往中国的慢船》作为村上春树的第一个短篇小说,根据他的亲身体会创作。村上春树从小就同中国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在他身上存在着诸多中国因素,这些中国因素成为他创作的源泉。《开往中国的小船》就是根据他的亲身体验创作的,小说描写了他遇到的三个中国人。村上春树对于中国和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持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关注,这从他把《开往中国的慢船》放在他短篇小说集的第一篇可以看出。林少华在《孤独是联系的纽带一一东京访村上春树》一 文中,有如下记录:“我(村上春树)是在神户长大的。神户华侨非常多,班上就有很多华侨子女,就是说从小我身上就有中国因素。父亲还是大学生的时候短时问去过中国,时常对我讲起中国。在这个意义上,我和中国很有缘分的。我的一个短篇《去中国的小船》,就是根据在神户的时候的亲身体验写出来的。”不难看出,村上春树从小就对中国存在感情。这种感情,在根据亲身体验而创作的短篇小说《去中国的小船》中,得到了集中真实的反映,令人向往而又遥远,这就是村上春树心目中的中国。小说中“我”对中国的看法实际上也是村上春树自身中国情结的写照,充满向往,同时又因缺乏对中国的客观了解而产生出距离感。可以说,他的中国情结是在小部分事实和大部分想象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理想化后的中国观。


上一篇:从居酒屋看日本式的人际关系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