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流行语中的隐喻现象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0-09-25

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语言的发展也日益受到瞩目。21世纪之后,新兴语言、不遵循语法规则的语言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流行语己悄然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流行语具有时代性,有时能反映出社会的新现象。流行语的出现和消失都与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受控于大众的心理变化,因而对流行语的研究是社会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流行语的产生和演变主要是旧词添新意。当然旧的意义可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受到限制,逐渐消失。但旧意义的消失相对来说较少,隐喻和转喻在词的多义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以往对流行语、隐喻以及转喻的研究文献,将中日两国流行语中的转喻现象以及隐喻现象进行分析,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以及经验总结的方法,分析词义变化的内在运行机制,以此达到对词义演变过程的了解。


课题研究现状:

2002年,由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的会长约定芳教授发表的《论述Metafa的运营机制》及《Metafa研究若干问题和研究课题》中,详细阐述了Metafa的条件、句子和语境的冲突,主要以语言为主。刘舒的《中日惯用语动物隐喻的对比研究》中,通过对狗、猫、虫和马为代表的动物隐喻的研究分析,推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的延长与发展。在国内,对流行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异文化传播以及单一理论视角的研究上。例如,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向》学术指导人卢卫中的著作《翻译过程中语言转换的机制》中,在指出研究翻译技术背后的认知机制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借助认知语言学的机械理论,对整体和部分、以及分析了传统翻译技巧背后的机械构造,如交替等。

本文将联系中日对流行语的研究现状,吸取束定芳教授对语言对比分析的例证方法,联系近几年中日热度流行语,着重从中日流行语中的隐喻现象以及中日流行语中的转喻现象进行对比分析。

本文也将联系Lakoff的转喻理论,结合流行语定义及当下中日对流行语的关心情况,运用国际视角分析中日流行语中的转喻现象以及隐喻现象,增强对中日流行语的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理解。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实施方案及创新点:

本文结合中日两国对流行语的研究现状以及关心情况,对两国流行语中的转喻以及隐喻现象进行浅要的分析与研究,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中日两国对于流行语中的隐喻及转喻现象的先行研究,分析比较了两国以往研究的不同侧重点;第二章在结合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本文思路的流行语定义及中日两国对流行语的关心情况,指出流行语在中日两国的地位及影响;第三章综合隐喻现象的定义着重分析中日两国流行语中的隐喻现象,运用大量的案例,分析说明隐喻现象之于两国的相异点;第四章联系转喻现象的定义着重分析了中日两国流行语中的转喻现象,借鉴束定芳老师案例分析法,浅析中日两国转喻现象的相异点;第五章分析了中日两国流行语隐喻、转喻现象的意义与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第六章针对前文的相关内容,总结出自己的结论,以期对后续的研究提供有利的见解。

创新点:

第一,流行语受到中日两国越来越多的重视,有其固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流行语具有时代性。承载着时尚和新信息的流行语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出社会的现有状态和世态。

第二,流行语能够创新并且同时能够被理解的技巧是使用隐喻和转喻,中日两国流行语中的隐喻和转喻,隐喻使词义在两个语义范围因为相似性而发生变化,转喻使词义在同一个语义范围中因为相关性或邻近性发生变化,此外,转喻还为词性的转换奠定了认知基础。

第三,中日两国流行语在隐喻和转喻方面具有相异性,在流行语的隐喻现象中,两国词语产生的过程以及分布的社会领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两国的隐喻特点大不相同,中国注重经验,日本注重逻辑;在流行语的转喻现象中,两国都以部分替代整体或整体中部分替代部分等转喻思维来创生和泛化开去的,但是在此类的转换方面大不相同,中国偏重向形容词转换,日本偏重向动词转换。


上一篇:从筷子看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