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用语反映的动物形象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0-11-01

1.本论文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1)本论文研究的核心命题:

本论文以日本惯用语为对象,分析其中反映的动物形象特点,探究出现其特点的原因。

(2)研究目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传播途径,学好一门语言就需要了解其蕴含的文化。而本文研究的惯用语是日语中常见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日本民众在长期的劳动和生产生活中逐渐创造并丰富起来的,还有许多部分是从汉语的成语和谚语演变而来的语言形式。在日本的惯用语当中有许多与动物有关,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惯用语当中的动物形象特点,以小见大,将惯用语放在民族,历史,文化,社会的背景当中去解析和寻求答案,将对语言的理解融于对文化的理解之中。为了更好的掌握惯用语的知识和提高日语水平,在平时使用日语可以更加准确,在日汉翻译当中可以更加精确地表达,我们需要去了解惯用语当中蕴含的文化,以及发现其与我们母语之间的或大或小的差别。

(3)研究意义:

惯用语是日本民众智慧的结晶,以有趣简短的形式表现丰富的含义。而国内对于日本惯用语的研究较多,在日语专业的专业八级考试也是一个重要考点。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也是一个难点,在平时做题,阅读或者是翻译的过程中难以准确使用与表达。本文就从惯用语入手,分析其表现的动物形象,深入地了解惯用语。可以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日语,更加了解日本的语言文化以及言语生活。有关动物的惯用语是惯用语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通过分析动物形象,将趣味和学术相结合,更好的去掌握日语知识从中发现日本文化的一些特点,为自己之后的日语学习扎实基础,也给之后的日语学习者,研究者提供一些意见,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总而言之,本文的分析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日语水平,特别是对惯用语的准确把握有一定帮助。其次也加深了对日本文化的了解,特别是发掘各种常见动物被日本民众所赋予的文化涵义。最后也是展现语言学习需要和了解该国文化相结合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有一定借鉴意义。希望可以有助于日语学习者日后对日语惯用语和日汉语互译的学习。

2.本论文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就日语惯用语的相关研究而论,国内学者的研究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对于身体词汇有关的惯用语的研究。特别是从中日对比的角度出发的研究居多。通过知网搜索,其中翟林歓研究了汉日“头”惯用语在认知机制、表达方式和意义这些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得出了日语中包含“头”字的惯用语主要是通过隐喻、转喻以及隐转喻的融合这三种机制生成的,与此相对,汉语中包含“头”字的惯用语除了以上三种机制,还存在通过提喻机制生成的惯用语这一结论(2016);奚淑娟和刘立华从认知语言的角度运用隐喻和转喻的词义扩展手段对"胸"词汇惯用语进行语义分析(2014);屈凌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中日关于“腹”的惯用语进行对比考察研究,通过对中日关于“腹”的惯用语的意义对照分析,来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之处(2013);平山崇从认知语言学的立场研究“舌”、“口”、“声”、“耳”的日语惯用语和与之相应的汉语单词、固定词组、惯用语、成语(2013);邵小丽基于概念隐喻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日语“足”类惯用语及其汉语表达的隐喻义的表现形式的异同,提出引起其隐喻认知异同的因素(2014)。

第二, 对于日语惯用语与日本文化生活之间的联系的研究。陈爱琴研究了日语惯用语与日本人衣食住行的密切联系(2009);于译涵主要研究了日语惯用语所体现的日本民众的羞耻意识和生活情趣(2014);金盛爱从"气"的含义入手,对"气"惯用语的意义及翻译方式进行了研究,并阐释了"气"蕴涵的文化内涵及日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文化特征(2016)。

第三, 针对动物词汇有关的惯用语进行的研究。宋迎重点研究日语中动物惯用语产生的依据和文化意义,并通过讨论含有动物具象的日语惯用语的产生和使用的特点,来看日本民族认知世界的方式(2013);刘舒从中日惯用语的类型特点、中日惯用语的概念特征对比以及中日惯用语的相关认知理论等三个方面入手,对犬(狗)、猫、虫和马为代表的动物隐喻进行研究分析(2015);孙舒凡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和转喻入手,探究"虫"类惯用语使用较多现象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日本人的认知方式(2012);刘俊亮主要研究了有关于犬的日语惯用语,分析不同情况下犬的文化形象(2006)。

(2)国外研究现状:

日本学者的研究多侧重于日语惯用语的形式、意义、语法、功能的研究。冈本千万太郎在《現代日本語の研究》中论述了惯用语的性质与运用(1942);芳贺矢一在《身体に関するいろいろの言い回し》中把日语惯用语根据人体的器官进行分类(1960);白石大二在《慣用語の理論的考察や分類の原理》一书深入分析了日语惯用语的语法,他还在《比喩のふるさと》一文中对有关于鸡的惯用语进行了研究;芳贺绥在《日本人らしさの構造》中从语言文化圈和民族性出发,研究日语惯用语的特点以及日本人对惯用语的思考方式(2004);木原美树子在《身体名を含む慣用句日英語比較 : 「腕」とarmを中心として》中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日英身体惯用语的异同特别是以两国手的形象为中心(2016);藤田保幸在《「名詞慣用句」について》中研究日语名词惯用句的特点,特别就换喻的角度进行分析。

根据上述研究情况,当今国内外学者多侧重于日语惯用语的形式、意义、语法功能等方面的研究,给本次我的论文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虽然近年来与动物有关的日语惯用句的研究数量在增多,但针对日语惯用语反映的动物形象的研究很少,所以本论文以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含动物形象的日语惯用语进行研究和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3.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

以文化语言学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含动物的日语惯用语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动物形象特点以及产生原因。

(2)总体框架:

本论文研究总体上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 通过收集词典上的带有动物词汇的惯用语,简单总结含动物词汇的日语惯用语的分布情况和出现频率。并简要总结带有动物词汇的日语惯用语相较于不带动物形象的日语惯用语的优势。

第二,考察日语惯用语中所表达的动物形象特点。主要是针对中国的十二生肖动物以及日语惯用语当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动物进行重点分析,分析其形象特点以及带有的褒贬感情色彩。

第三,分析其惯用语当中动物形象出现的文化原因。从日本的地理环境,历史原因,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形成这样的特点的原因。

(3)重点难点:

本论文研究的重点是:以文化语言学的理论为基础,分析日语惯用语所反映的动物形象映射出的日本文化因素,将语言与文化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贯彻到语言学习中去。  本论文研究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需要将与动物有关的惯用语收集起来作分析,没办法保证我收集到的惯用语能包含所有。第二,无法排除个人主观因素的干扰。在分析动物形象特点和所反映的文化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无法确保做到绝对客观。

上一篇:从便当看日本饮食文化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