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吉本芭娜娜作品中的疗伤过程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2-11-14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在日本也涌现了一批对吉本芭娜娜作品的研究论文,以日本人、中国人和韩国人的研究者居多,研究内容也丰富多样。有对其影响的研究,有着眼于芭娜娜作品中的“治愈”和“再生”的社会学研究,对其作品《N·P》的英译本和意大利译本的译法比较研究,有对其作品的台湾译本和原著进行比较从而比较汉语和日语的敬语表达研究。

日本学者盐田勉在其论文《吉本芭娜娜<厨房>和时代—所谓万象既有交换的可能之感性的文学化》 中分析了从 1988年至 2005 年日本文学界对吉本芭娜娜的评价。

我国对吉本芭娜娜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从其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等来分析,主要分析其疗伤治愈主题、孤独主题、死亡主题、超现实主题等,例如在国内涉及芭娜娜文学作品评论的唯一著作、即北京语言大学周阅教授在其 2005 年出版的专著《吉本芭娜娜的文学世界》中从芭娜娜的成长和创作生涯出发,对其前期的六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从中总结出了芭娜娜作品的“家的解体与重构”、“超现实与现实”、“死亡与救赎”三大写作主题。

由于吉本芭娜娜文学作品的受众之广,不仅在文学界,在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也都对其作品有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国内的研究还是比较偏重于对其作品主题、创作风格等的研究,今后可以广开视角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近年来我国对吉本芭娜娜的研究呈现出迅猛的势头,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能够搜索到对芭娜娜研究的论文多达 71 篇。 其中主要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主题及意义研究; 创作及小说风格特征、人物形象研究; 运用西方文学评价理论来解读芭娜娜的作品; 比较、影响研究的角度; 其它类型研究。

对吉本芭娜娜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从其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等来分析,主要分析其疗伤治愈主题、孤独主题、死亡主题、超现实主题等,其中分析其疗伤治愈主题的论文有: 吉林大学周异夫发表的论文《吉本芭娜娜文学的孤独主题与社会意义》中指出芭娜娜文学作品中充满了孤独和寂寞,并以透明的感性和孤独的主题深刻表现出当代日本年轻人的内心世界,而实现文学的“疗伤”功能也是吉本芭娜娜的重要初衷和其作品的社会意义所在;宋凯的论文《吉本芭娜娜: 治愈心灵的创伤》探讨和分析吉本芭娜娜作品中治愈心灵创伤的办法;刘喜萍的论文《论吉本芭娜娜文学的“疗伤”功能》通过透过死亡获得新生、通过与读者感情共鸣、通过物质寄托与正常生活,实现了文学的“疗伤”;陈敏铭的论文《浅论吉本芭娜娜<虹>的文学疗愈功效》以文学的阅疗功效为出发点,结合西方接受美学理论,分别从作者、读者两个方面阐释芭娜娜的小说《虹》所具有的疗愈作用;李雪的论文《生命是一个疗伤的过程 ——以<厨房><月影>为例剖析吉本芭娜娜笔下的成长历程》以吉本的《厨房》与《月影》为例,从疗伤的物质载体、疗伤方式、救赎他人等几个角度剖析成长的阵痛所带来的收获。

在日本对芭娜娜作品具有影响的研究如原亜由美于 2012 年及 2013 年分别在京都大学历史文化社会论讲座上发表了 《吉本芭娜娜<厨房>从大岛弓子作品所继承到的———“香蕉面包的布丁”和“梦的厨房”》,以及《吉本芭娜娜<厨房>和大岛弓子<在七月七日>—“惠理子女士”和“母亲”—》两篇文章,指出芭娜娜在其处女作《厨房》的创作中是深受了漫画家大岛弓子作品的影响,前者更是用大岛弓子漫画作品《香蕉面包的布丁》与吉本芭娜娜的《厨房》和《满月(厨房 2)》详尽的人物关系图解分析了二者的相似性。

而日本昭和女子大学心理学科的研究学者渡边佳明则以《从吉本芭娜娜作品看青年心理》为题,自 2004 年起至 2012年每年都发表一篇以分析芭娜娜作品中的人物的心理,来解读当今日本青年的心理特征。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难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日语文献中关于芭娜娜作品的文献不多,先行研究资料不足。

本文阐述了芭娜娜作品中疗伤过程的意义,且重点总结分析了人物疗伤的特性,这是一个日语研究很少涉及的领域,相当具有针对性和研究意义,相信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广大学者贡献一份力量。


上一篇:从加班看日本人的危机意识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