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尾芭蕉俳句作品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2-02-20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也是日本特有的文学样式。它从数人合咏的俳谐连歌的发句独立出来,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节组成,而且每首俳句必须有表季节时间的季语出现。短小精悍的俳句虽然只有十七字音节,却描绘了诗情画意的景色和包含了深远悠长和韵味。

提到俳句,伴随而来的便是松尾芭蕉的名字了。蓝泰凯(1997)《松尾芭蕉与“俳句”》研究提出,松尾芭蕉登上俳坛,一扫俳句界的靡靡之音,开创了俳谐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可见,江户时代的杰出俳人松尾芭蕉使俳句从滑稽的文字游戏升华为极具审美特色的文学体裁之一、对俳句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他一生曾多次游历日本,接触到不同的自然风光和人情世事,写下了《奥洲小道》等纪行文,还创造了许多具有艺术性、贴近现实生活的脍炙人口的俳句。因此,松尾芭蕉被日本人尊称为“徘圣”。松尾芭蕉的俳句作品创作涵盖了自然、生活、历史等多各个方面。在自然植物中,梅花、菊花、樱花等形象常常出现在他的俳句之中,每一种花的呈现,都有着深厚的象征意义。而邹茜(2008)《松尾芭蕉俳句中的三种花意象》研究指出,芭蕉的俳句作品中大多数梅的形象具自喻性。这个现象引起了笔者浓厚的兴趣,松尾芭蕉是俳句作品的集大成者,梅又多次在俳句中出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在松尾芭蕉描写的众多植物中,笔者选择了“梅”这个形象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剖析松尾芭蕉笔下梅所表现的具体形象,试图分析作者对梅抱有的态度,了解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思想主张,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为松尾芭蕉的俳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于松尾芭蕉俳句的研究,角度多样且数量庞大。以笔者的查阅范围来看,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

一是关于松尾芭蕉生平和游历的介绍。作为日本俳句史上第一个巨人,被后世尊为“俳圣”的松尾芭蕉(1644—1694)是伊贺国(今本州三重县)上野人,本名宗房,初号桃青,后改芭蕉。熊岚(2010)《乐观开朗的旅人芭蕉》一文通过芭蕉的俳句对芭蕉一生所经历的主要的几次大旅行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从中能看出芭蕉乐观开朗的性格,保持着愉悦的心境在旅行中进行着文艺探索。而姚继中、林茜茜(2010)《日本文学理念(十)松尾芭蕉的世界——「さび」》介绍了芭蕉的生平事迹,多年的旅途经历,成了他文学、美学思想的重要源泉,并指出在芭蕉的思想形成过程中,主要受到日本中世纪传统文化和中国唐朝文化的深刻影响。田中信善(1998)『芭蕉二つ顔——俗人と俳聖』中也详尽地记述了芭蕉的人生和经历。

二、是关于松尾芭蕉俳句的收集和翻译。松尾芭蕉是十分杰出的俳人,对后来的俳句文学具有及其重要的影响,因此,中日两国都有大量松尾芭蕉的俳句句集,为本论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素材。日语方面,今栄蔵(1982)『芭蕉句集』和中村俊定(1966)『芭蕉七部集』等文献资料都按照年份或主题分类,收录和归纳了松尾芭蕉大多数的俳句。中文方面,关森胜夫、陆森(1996)《日本俳句和中国诗歌——关于松尾芭蕉文学比较研究》中也翻译了松尾芭蕉大多数的俳句。

三、是关于松尾芭蕉受中国古典诗词影响现象的研究。芭蕉的俳句创作大多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和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如陈光(2004)《松尾芭蕉俳谐作品中唐诗典故的运用》通过议论松尾芭蕉作品中唐诗典故的运用形式及其艺术效果,说明了唐诗对芭蕉俳句的影响,并提出松尾芭蕉在俳句创造中通过“明用”、“暗用”和“化用”三种手法,大量使用了中国的诗词典故,使得诗词典故与俳句作品完美结合,达到了寥寥数语表现深远的艺术效果。在唐小宁(2011)《松尾芭蕉俳句中的中国文化因素分析》也提到,日本俳句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非常深,与中国古典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松尾芭蕉除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在创作思想上深受影响,还在吸收过程中加以再创造形成其独特的文风,融入了自己的文化特性与生命思考。

然而,目前为止,关于松尾芭蕉俳句中梅这一单独的形象研究比较少。在邹茜(2008)《松尾芭蕉俳句中的三种花意象》研究中提到,松尾芭蕉不仅在俳句中表现对梅的珍惜之情,也以梅自喻,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事哲学。是自我形象的一种写真,是自我情趣的一种表现,也是自我品质的一种象征。笔者发现松尾芭蕉俳句中的梅,除了自喻和他喻等功能,还表现了诗人对其独特的情感,比如通过梅花来寄托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借用梅花来赞美他人的高雅品格等。而且,梅花在中国的古典诗词当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中国诗歌中的重要题材。把松尾芭蕉的俳句中梅的形象与中国古典诗词中梅的形象进行比较,不难发现,两者既有相同、相似和相通的之处也有截然不同的地方,体现了松尾芭蕉对梅的形象的吸收以及对其内涵的延伸。

在对梅的描绘与赞赏中,松尾芭蕉用俳句折射出人生的诸多感慨,并带给后人以深深的思考。因此,笔者选取梅的形象,搜集梅的题材的俳句,试图分析作者对梅抱有的态度,从中了解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思想主张。并且通过对比,发现梅在中国古典诗词以及芭蕉俳句中形象的异同,从而说明松尾芭蕉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吸收和发展,为松尾芭蕉俳句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上一篇:日语中的请求表达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王昭君》的昭君像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