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遣唐使山上忆良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2-06-08

一、选题背景与目的

随着对日本文学作品阅读量的增加,渐渐地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即便是晦涩难懂的古文,也让人觉得别有一番风味与腔调。在这其中最吸引我的则是相当于中国的《诗经》的万叶集。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根据不同的时期来划分,万叶集中的作品也形成了或质朴清新或雄大庄重亦或感伤柔弱的风格。而在万叶集中有一位歌人的作品绽放出了独特的色彩,这位歌人就是山上忆良。

从山上忆良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其他万叶歌人身上所没有的儒教思想和佛教思想的渗透与影响,而这其中的原因则不得不说到山上忆良的另一个身份——遣唐使。

701年,具有深厚汉文学素养的山上忆良被选为日本第七次遣唐的随行记录官。但因为海上风浪太大,遣唐使一行初次渡唐失败。他们等待了一年以后,再度怀着对大唐文化的渴求之情踏上了渡唐征程。

来到唐朝以后,山上忆良努力学习吸收大唐的知识与文化。同时,为了能将唐朝的繁荣文化导入日本,山上忆良热心奔走,积极地将唐朝书籍带回日本。这时的唐朝本是较为优待道教文化,但因为当时武则天称帝后,想要借由佛教演出来将自己这前所未有的女帝身份合理化、正当化,她大兴佛教。此时,山上忆良就身处在这佛教与道教相混乱的大唐之中。毋庸置疑,山上忆良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深深地吸收了中国儒家的思想,而这一点也深刻地反映了在他的诗歌作品中。

忆良回到日本后,虽然吸收了很多大唐的文化和思想,但他却没有一味地模仿。为了将自己的感情最恰当地表现出来,他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将汉诗文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再与日本的文化需求相适应,从而绽放出了新的光彩。从中也不难看出山上忆良努力想要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融入到日本文化中的苦心。

通过对山上忆良诗歌作品的分析,来研究山上忆良是如何受到了唐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以及山上忆良回国后的创作活动对日本文学的影响。文学作品常常可以反映出时代的背景与文化,而文化也反过来影响着作者对文学作品的创作。于是我以山上忆良既是遣唐使又是万叶诗人这一点为契机,将文学与文化相结合,对山上忆良这一人物进行分析研究。这对于一名日语学习者来说,这是一次接触日本文学与文化的机会,也是提高日语能力的机会。通过对收集的资料的归纳总结,更是能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为了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参考了以下几类资料。

(一) 国内研究现状

山上忆良的传记资料留存下来的很少,有些问题尚待弄清。迄今,对于山上忆良的作品的翻译和介绍也不多,还未被我国的广大读者所熟悉。但国内对山上忆良的研究却并不缺乏。无论是对他作品的分析,还是对他的艺术风格、思想性与中国文化的关联研究,有许多学者的论文成果。

山上忆良作为一位诗人,在日本人民中间享有光辉的声誉,使我们联想到我国伟大诗人杜甫、白居易。同时,作为一个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可以说,他的诗作是我们两国人民友谊的艺术结晶,为中日两国人民所珍爱;他的卓越诗篇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将在未来的文学发展中,继续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

在日本诗歌史上,山上忆良可以说是 “讽谕”诗的开创者。他的诗作,既不从寂寥与苦闷中追求情趣和风雅,以逃避现实,也不致力于华丽的词藻和浮浅的形象,追求山光水色、风流韵事等闲情逸致。他的作品以平凡的题材,朴素的语言,直陈其事,是生活的叹息和抗议,愤世忧民的思想倾向极其鲜明。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性、人民性和艺术性,它的认识意义和艺术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二) 国外研究现状

在日本方面,对于山上忆良的研究资料为数众多。无论是关于忆良的渡唐历史还是对忆良的诗歌作品的分析,相对国内的研究而言,日本的学者的研究更为细致与深刻。

关于遣唐的历史状况,日本方面对遣唐的背景、人员、航船的路线等都有研究。但因年代久远加之航行情况复杂,其中有些结论并非通过翔实的史料得出。但专家学者根据众多相关材料的记载,进行了缜密的推测后得出了结论。

对于山上忆良作品的分析,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颇丰。《贫穷问答歌》、《好去好来歌》、《沉疴自哀文》等等每一首忆良的作品,都有学者进行了不同角度和层次的分析。有的学者是从山上忆良的宗教性来阐述,有的是分析其文学特征和艺术风格,还有的学者分析了其作品所受的中国文学的影响等等。所以,在通过对山上忆良诗歌作品的分析,来研究山上忆良是如何受到了唐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以及山上忆良回国后的创作活动对日本文学的影响时,必须更客观地看待,发挥自己的主观思维能动性,提出自己的见解。


上一篇:浅谈日本高龄者医疗保险制度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日本对历史建筑的保护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