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春晚和红白歌会的发展路径比较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3-07-26

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媒体、移动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和娱乐的主要媒介。电视媒体时代曾经万人空巷的节目,吸引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分别举办了37届的春晚和69届的日本红白歌会,可以看作两国电视媒体时代的最高成就。由于在国民性、仪式性、社会功能等方面拥有共性,而基于两国节目本身特点、新媒体发展情况以及社会文化传统的不同,在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过程中,两国又呈现了不一样的思路,可以作比较研究。

关于春晚的发展困境以及变革方向,国内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郭镇之(2012)从发展历程角度,回顾了30年春晚的重要节点并提出了可能走向。汤晓芳和沈鲁(2012)从内容形式出发,提出央视春晚陷入了模式化困境,包括主题刻意拔高、过分渲染主流价值观、忽视互动联欢、主持词僵化、艺术水平难以满足观众,并据此提出了贴近生活、加强创新、扎根人民等变革路径。晁晓峰(2014),从春晚的仪式功能角度出发,认为观众地位的上升、电视媒体竞争的加剧导致了春晚仪式功能的消解,并乐观地认为,春晚上升到国家项目、外聘导演有望重构仪式。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论员(2015)则从春晚与微博融合角度来探讨转型效果。谢婉若和石磊也总结了2015春晚与微信、微博、直播的一云多屏融合实践。

关于红白歌会的研究国内外都比较少,夏可心(2016)在《多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在家庭中的位置——以电视为中心》中认为,中日两国的电视媒体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 经历了草创期、普及期、繁荣期,最终走向饱和,与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但因除夕夜的文化大餐“春晚”和“红白”的存在,“电视”发挥着它固有的凝聚力,短时期内电视媒体不会在家庭生活中消失。与之相似,潘妮妮(2012)认为虽然红白歌会收视率的不断下降,但认为其媒体关注度和国民度仍然存在。

将研究主题泛化至电视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研究情况如下。

桥元良明(2016)提出,青年人的电视收看时间下降,主要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其中有相当时间是利用互联网收看电视节目。与之相似,日本民间放送连盟在大众传播研究中发表报告《智能手机时代的电视——电视视听的多样化和功能》,尽管13-19岁的女性有9成使用智能手机,50岁-60岁也有接近7成的使用率,但是认为电视是必需品的人仍然有9成。范颖和李一璠(2015)研究媒介技术革新中日本电视业的有益尝试,总结出多平台化、智能化、社交媒体化、画质高精细化的转型尝试。

以上研究中可发现,国内关于春晚的研究较为成熟,并且角度多样、意见多元,转型尝试基本围绕内容创新、仪式和情感记忆重构、与社交媒体的融合几个方面展开。关于红白歌会的研究,国内外都比较少,尤其是两者的对比研究。本文将从两者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路径着手,对比其发展思路。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首先,春晚和红白歌会是传统媒体时代的电视节目代表,比较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困境、转型尝试,能够系统展示两国新老媒体的发展情况。    

其次,作为两国民族文化、时代文化的集大成者,比较春晚和红白歌会的不同发展路径,有利于对差异背后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有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研究春晚和红白歌会的发展路径,总结出不同国情传统媒体转型的相同经验,既可以使得国民节目焕发新的生机,又可以为其他节目的转型提供一定有益、普遍适用的经验。


上一篇:对《地狱变》中佛教因素的分析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从太宰治的女性自白体小说看隐藏在其中的男性意识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