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日大学生的志愿者活动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9

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联合国将志愿者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且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来说,志愿者是这样定义的:“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

志愿者是我国文明社会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可以使其获得一个深入接触社会实际、真实了解与认识中国国情的好机会,同时可以引导大学生把发展自我和服务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大学生通过志愿者活动,奉献自我、服务社会,能够使社会、服务对象、志愿者自身以及高校教育体系等诸多方面从中获益,因此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中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虽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也取得了许多可喜可贺的成果。近二十年来,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立足校园联合实施的一系列志愿者活动,得到全国青年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响应与参与。大学生志愿者们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技能、时间和精力,主要围绕公益劳动、抢险救灾、扶贫帮困、支教扫盲、美化环境、植树造林、文体活动、心理咨询、社区服务、社会治安、移风易俗、扫盲治愚、消费调查、舆论监督和科技、文化、卫生“ 三下乡” 等方面,为学校、社区、大型活动以及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方方面面提供无偿服务,为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政府发挥的作用来看, 国家把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作为德育的重要环节加以大力倡导和推动, 开始着手推进志愿服务的立法工作。

从学校来看, 各级共青团组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动员,给予了大力的指导和支持。各种社团则发挥了联系大学生与社会、社区的协调和中介作用。

从社会反响来看,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社会的认可度和公信度逐渐提高。社会资源是构建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健康持久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因此,总体而言,中国当前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发展态势迅猛,参加者众多,在具体的活动实践中也注重了服务形式的多样化,赢得了政府、高校、社会的关心与重视,也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但是,中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城乡面貌、经济格局和社会结构以及大学生的学习、交往、消费、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时期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形式与性质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传统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多是单纯的从社会责任感、公共利益的动机出发。而新时期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动机比例中,从志愿行为本身获得乐趣以及带有利他利己性质的投资动机(提升专业技能、丰富人格力量、价值表达、知识获取、职能拓展、增强自尊、自我保护和社会交际等)的比例大大增高。且目前中国社会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例如,某些高校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高校体制内的志愿服务活动,享有专项资金和人事政策支持,以及完备的组织动员体系,涉及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补贴、保险、升学、就业等各个方面,因而吸引力强。许多大学生热衷于参加此类志愿者活动,纯粹是为了加分得奖、获得荣誉称号;丰富简历,增强求职竞争力;或是增加资本,顺利保研或出国留学。另一方面,许多专业的慈善机构也担心一些大学生的动机不纯,为个人谋利的主观功利目的太强,志愿者服务活动流于形式主义,一哄而上的突击性短期行为,没有实质意义,并且还有可能给受帮助者带来二度伤害。因此经常婉拒中国大学生走过场式的志愿服务,甚至宁愿以偏概全,一概婉拒大学生进行献爱心等志愿者活动。

那么,是不是只有中国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事业才出现过此类不良甚至反常的社会现象呢?处于中国社会主义转型阶段的新时期的中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与以往相比又出现了哪些变化呢?“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事业又处于怎样一种水平呢?中日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对比研究又会给新时期的中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已有的先行研究表明,“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领域起步较早,在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立法建设和制度保障等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经验,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因此,中日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动机及现状对比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选择日本作为参照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从全球的角度更好地认识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现状,辩证地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拿来为己所用,从而有效地拓展中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工作思路及自愿服务的制度化建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志愿活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实际功效。

2、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

本课题的任务是通过总结先行研究与发放调查问卷这两种形式,在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围绕选题设计一份关于中日大学生做志愿者活动的动机调查问卷表,以真实数据来对比分析中日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动机及现状,侧重于分析中国国内现行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优势和劣势。并且通过分析对比研究中日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动机及现状,来探讨出解决中国社会上出现的拒绝大学生献爱心这一反常社会现象的良策。

首先,总结先行研究。结合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和目标,分析中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现状以及中国社会上出现拒绝爱心的反常社会现象的部分原因。

其次,以搜集的先行研究作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并分发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问卷要围绕选题,设计一份关于中日大学生做志愿者活动的动机调查问卷表,用真实数据说话。为克服跨文化比较研究中研究内容不匹配的问题,本研究所用问卷均采用中、日文双重逆向翻译法翻译, 以确保问卷内涵在中国、日本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一致性。

最后,分析调查问卷,得出结论,给出建议。本论文主要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其中重点研究部分为分析研究本论部分的调查问卷表。本课题是通过总结先行研究与发放调查问卷这两种形式,以真实数据来对比分析中日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动机及现状,辩证地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拿来为己所用,从而有效地拓展中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工作思路及自愿服务的制度化建设,探讨出解决中国社会上出现的拒绝大学生献爱心的反常社会现象的良策,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志愿活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实际功效。


上一篇:日语本科生对外来语的回避现象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