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便利店在中国的本地化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1-08-21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中国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人民收入增加,消费方式和观念不断转变升级,国内的零售业既存的传统业态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便利店这种新型业态在中国市场迅速发展起来。其中,日系便利店为中国零售业市场注入了先进的经营方式,全新的信息管理技术,发挥了引领和带头作用。其中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罗森便利店引进了线上订货和共同配送等技术,构建了先进的物流体系,成为之后兴起的中国本土便利店效仿的对象。

便利店业态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在日本得到高速发展。美国南大陆制冰公司旗下的图腾店将经营时间更新为早上7点到下午11点后得名7-Eleven,揭开便利店时代的序幕。20世纪60年代日本进入经济高速成长期,南大陆公司于1974年授权日本伊藤洋华堂公司成立日本7-Eleven,同时罗森和FamilyMart等便利店也迅速发展起来。日本便利店企业并非一味引进和模仿美式便利店的经营模式,注重对经营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创新,经过40余年的发展,日本便利店企业建立了独特的日式经营管理模式,业态高度成熟化,已成为全球最为瞩目的先进零售业态。

零售业处于价值链的末端,一个国家,区域内零售业的发展往往受制于该地区的政策制度,社会文化等因素。和制造业不同,零售业需要与当地的消费者直接接触,因此其海外市场拓展极具挑战性。而便利店作为满足消费者应急性,便利性需求的零售业态,与人们生活更是息息相关,从理论上说便利店的海外市场拓展极其困难。而日系便利店的国际化进程非常迅速,特别是在中国的发展进程,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兴趣。纵观日系便利店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有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也存在许多问题。日系便利店的本地化研究是其海外市场拓展的核心课题之一,他们如何克服所面临的问题,保留并发挥出本国企业经营模式的优越性,同时能够迎合中国国内的消费需求,相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关于日本便利店在中国市场的本地化研究,日本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如矢作敏行(2007)在著作《小売国際化プロセス——理論とケースで考える》中以事业模型为分析框架对7-Eleven的中国市场本地化进行分析,介绍了7-Eleven在对北京的地理环境全面客观分析把握的基础上,制订了合理的选址方案;在进行了消费者调查后制订了适合北京市场的商品战略;矢作通过访谈调查,通过数十个项目对比日本7-Eleven和北京7-Eleven得出结论:北京7-Eleven的事业模型是对日本7-Eleven模型的总体复制基础上的部分调整。天野倫文和高婷(2010)在论文《日系小売企業の中国市場展開とマーチャンダイジング能力の形成————北京進出小売業のケーススタディ》中从商品供应计划的角度对北京7-Eleven进行分析,提到北京7-Eleven在开发自有品牌商品特别是食品时运用“假说—验证”的方法,探索日本7-Eleven的经营模式如何在中国的文化圈中发挥出优势,同时尝试为中国文化带来新的气息,创制出独特的品牌商品。佐藤幸人(2012)在《コンビニエンスストア・チェーンの中国における戦略の選択と調整》一文中对比了北京7-Eleven的独立经营战略和上海FamilyMart采取的合作经营战略,分析了其采取不用战略的原因。北京7-Eleven在完成了中国市场的经营模型探索后,为了弥补自身资源的不足,更迅速地占有中国市场,改变了独立经营战略,授予统一集团上海的区域特许经营权,作者认为这种二段化的战略很有借鉴意义,今后很有可能被广泛应用。川辺信雄(2006)在《日系コンビニエンス・ストアの国際展開》中谈到罗森在上海市场几乎全盘引进日本式的严密的管理系统和物流系统,加上中国零售业前所未有的在线订货技术使得罗森本该具有足够的优势领先于中国市场的本土便利店,但由于罗森对店铺选址过于苛刻等问题还是输在了起跑线上。鈴木洋太郎和陳奕男(2009)在《中国における日系小売業の現地適応化についての一考察》一文中,分析了罗森在进入中国市场后面对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例如中国市场物流企业的不足,政府对外资零售业的经营限制,中国零售业普遍存在的年末的回扣制度等等,他认为比起硬件设施,社会制度和文化习惯方面的因素对零售业的海外拓展影响更大。関倩(2012)在《中国におけるCVSのマーケティング戦略について————日中CVSの比較》中谈到罗森因为开店速度缓慢,无法盈利等原因将经营主导权交由上海华联公司,在中国经营的主导下积极开展本地化。但是过度的本地化使得罗森在与本土便利店的竞争中失去了一部分差异性和优越性。

中国方面关于日本便利店在中国市场的经营状况,也有一些研究成果以及新闻报道,但是相比较日本方面的研究数量不多且比较零碎。孙前进(2011)在《日本便利店业态在中国的发展战略研究》中从日系便利店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与经营战略,区域化投资战略,产业化战略几个角度对日系便利店进行分析。周勇(2009)在《7-Eleven进驻上海的战略思考》中分析了日系便利店7-Eleven的经营优势以及对上海本土便利店的启示和影响。郭崇义(2005)在《便利店区位类型研究——以北京,广州等城市便利店周边环境调研为例》中以7-Eleven便利店为例,针对便利店选址问题进行研究。齐舰(2012)在《中国城市便利店消费者行为研究——以上海市消费者便利店购物调查为例》中从消费者行动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知名度,购物频率,满意程度等7个方面对比了中国市场上的日系便利店和本土便利店的消费者评价,揭示了日系便利店的优势,提示了中国本土便利店的发展方向。于东玉(2014)在《契机与抉择:FamilyMart和7-Eleven便利店上海地区对比分析》中分别分析了FamilyMart和7-Eleven进入上海市场的时机,对比了不同时期的进驻对他们各自发展格局的影响。

纵观日系便利店在中国市场的本地化研究,中日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中国方面的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日系便利店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机,其经营优势以及对中国本土便利店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而日本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经营史的角度归纳整理日系便利店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或是针对日系便利店进入中国市场的原因和动机,优越性,经营战略以及国际市场论的“标准化——适应化”等角度对日系便利店的本地化进行理论分析。这些研究偏向于对某一特定的日系便利店过去的本地化进程进行分析,而未对数家具有典型性的便利店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研究,且未对现存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笔者旨在弥补这一研究空缺,对比分析数家日系便利店在华市场的本地化进程,结合零售业国际化的相关理论,针对日系便利店在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

本课题的任务是通过搜集日系便利店在中国市场本地化的先行研究以及关于其发展现状的新闻报道和文献资料,系统对比归纳总结各便利店的本地化进程,经营优势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并从零售业国际化的角度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为日系便利店在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上一篇:日本地域吉祥物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