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加班现象及其成因探析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3-03-03

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所谓“加班”是指在法定或者工人与企业签订的合同规定的工作时间之外的时间继续工作。日本的加班现象由来已久,在二战前就较为普遍,在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更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日本经济发展进入萧条期,加班现象的弊端日益凸显,由于加班时间过长,日本出现大量的过劳死,以及过劳自杀等现象,对日本经济发展和企业系统都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加班”逐渐成为日本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探究。

第一是因为工作量大。从战后国家重建,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渴望主导地位,进而演变为过去20年不断努力改变经济不景气的状态,再加上严重的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使得日本青壮年不得不接受更多的工作,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约60%的日本人认为工作量太大,在此情况下,加班也就成为必然现象,高琨莙(2015)和孙惠俊(2014)的文章里都提到了这一点,在《「残業文化」と決別しようとする日本、変革を阻害する要因は?》里更是直说日本人有着无论如何加班也无法完成的工作。

第二点是日本的集团主义。日本企业中的集团主义文化,造就了日企员工极强的组织性与集团性,使得员工对于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愿意对企业忠诚并为之奉献。在韦琪(2017)的《浅析日本的加班文化》和沙薇(2015)的《关于日本企业加班的意义》中认为正是在这种集团意识的驱使下,日本劳动者将加班视为建设集团,体现个人价值的体现,不断延长工作时间,用加班体现自己的忠诚。与此同时,还产生了一种名为“奉陪加班”的现象。与公司的脚步一致,保持着整体的协调气氛,在上司,同事都在加班时,重视集体的日本人是绝对不会一个人独自回去的,所以通常也会陪着上司,同事一起加班。

第三点是评判标准。不少研究表示很多日本人不得不加班是因为领导把加班做为一个员工是否工作努力和值得升迁的评判标准,在张飞(2015)《告别日本加班文化有多难》中说到“加班在日本被视为‘勤勉’,经常加班的人更容易得到提拔和表扬。”在其他学者研究日本“过劳死”原因的论著中亦多次提到了这一点。李群群(2009)在分析了1991年后日本企业数和从业人数变化后得出结论:日本从业人数在96年后呈现减少趋势,但日本企业数量从91年开始就不断地减少,所以竞争更加激烈,在沙薇(2015)《关于日本企业加班的意义》中提到,终身雇佣制崩溃,大量企业裁剪人员,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日本劳动者不得不用疯狂的加班向领导表示自己的忠诚,在温莎(2017)《 日本:残酷加班文化成社会顽疾》 中更是说道“面对工作必须视死如归”。

另外还有从劳动者视角对日本企业加班现象的形成进行分析。如孙惠俊(2014)通过数据论证得出:部分日本人长期加班是为了挣取加班费。尽管日本企业约有一半以上不付加班费,但据日本厚生劳务省的调查报告显示,加班费占总收入的13.7%,而日本的加班费通常是以小时为单位计算,所以加班时间越长所得越多。而韦琪(2017)的《浅析日本的加班文化》中则认为日本企业员工“朝6晚11”的工作时间已常态化,晚回家已经成为习惯,如果男人早回家,主妇们就会认为男人在公司不被重用,没有出息,这家的主妇在人前抬不起头来,连孩子也会受影响,所以这就导致男人们以加班为借口呆在公司或去小酒馆。

通过上述研究现状发现,目前针对日本加班现象存在的分析主要集中在集团主义,工作量大,评判标准,挣取加班费,以及家庭愿景等。但是由于各位学者的研究重点不同,成因分析较为零散,所以本文将从经济,思想,历史文化,社会四个方面对日本加班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的述评归纳。

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日本加班现象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日本政府针对严重的加班现象亦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然而却收效甚微,甚至屡屡受挫。虽然其中不乏有措施不到位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日本人消极应对。日本工作人员一方面声势浩重的反对加班,另一方面却又消极的反抗改革加班的措施,面对这样的现状,本文将从日本历史文化,思想方面深挖造成日本加班现象的原因。

当今世界不止日本有加班现象,中国乃至全世界加班问题都愈发严重,在英国《卫报》(2015)刊登的《中国人工作有多努力?》中调查发现中国人年均工作超过2000小时,已呈现超过日本的趋势。在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为了保持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通过借鉴分析日本加班文化研究成果,推动国内加班问题的研究,推动国家,企业对于加班而至的“过劳”问题的预防和处理。因此,本研究具有与当今社会问题紧密联系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菊与刀》的历史局限性及现实意义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当代日本人“根性”论探析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