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中底一词的研究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2-06-27

一、选题背景与目的

偶然接触了一部小说译本——《雪国》,读后感慨万千。不仅惊叹于作者细腻传神的描述,也被译者的文学功底深深折服。整部小说就像一首曲,余音绕梁,久久未消。当自己想尝试翻译书中一些情节时,才发现原文表现暧昧,晦涩难懂。仔细对比原文,不难看出其中有很多关于“底”的表达,让人一下摸不着头脑,与20年前的作品《伊豆舞女》相比,雪国中“底”的使用频率多的惊人。毛丹青先生更是在其博文中打趣地写道:“大文豪川端康成对“底”字的执著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变越强烈。据说,晚年的川端康成并不忧郁,说话笑颜长开,可一旦站到厨房的锅底前,就会嘎然止笑,开始冲着锅底发呆。”于是,以此为契机,想对《雪国》中关于“底”的表达进一步了解和学习。

《雪国》中关于“底”的表达共计15处,其中诸如「心の底」、「川の底」、「山の底」等几处表达通过直译基本能准确无误地理解;「耳の底」、「体の底」等几处表达直译后不符合汉语的表述习惯,需要另辟蹊径;而「夜の底」、「寒気の底」等说法暧昧不明,让人不知道指的是什么。如此,对“底”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原文的理解,对于翻译学习也有一定帮助。

二、研究现状   

川端文学以日本传统的美为文学根基,将日本传统精神与西方现代意识兼容并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日本民俗气质,富含幽玄、纤细、伤感的情调,现已译作多部译本,收到世界范围内的读者喜爱。国内外学者在《雪国》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关于《雪国》文体的研究

《雪国》余韵深幽,日本著名的文学家吉田精一在论文《『雪国』の翻訳――川端康成の文体――》中,对比英译、法译的译本,提出了《雪国》文体基于日本传统,具有日式之美。同时吉田也阐述了《雪国》翻译之难,两种译本难以体现出原作的文学价值。

八木敏雄在《曖昧と言語表現の美》一文中,对《雪国》开头「夜の底」进行分析,提出了“暧昧朦胧之感直触人心”。

潘流霞在论文《以《雪国》为例谈如何把握译本文体风格》中提到“川端康成创作的《雪国》,用语简明、力求含蓄、有余韵。由于作者在文学精神上继承了日本传统文学的“物哀”、“幽玄”、“余情”,因此,《雪国》在文体风格上又是唯美的、朦胧的、微妙的,而且抒情味浓、感染力强。”

(二)关于《雪国》“底”的研究

关于“底”的研究不是特别多,大嶋真纪在《川端康成『雪国』の比喩表現――外国人留学生の視点より――》中指出了「夜の底」等表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大嶋围绕“喻体是什么”,从“自然情景相关的比喻”和“感觉相关的比喻”两个方面,对照英译和法译进行分析。

小池清治在《川端康成と夏目漱石――表現の系譜・『青い黒い海』『雪国』『伊豆の踊り子』――》中举出了《雪国》里关于“底”的隐喻表达,还列举了同样热衷使用的夏目漱石以及被认为该表达开山鼻祖的莎士比亚的一些用例。

今野喜和人通过《川端康成『雪国』の「底」をどう訳すか――隠喩の翻訳をめぐる一考察――》对比英译、法译、德译等诸多译本,从“直译与意译”入手,比较完整地分析了译本之间存在的不足。

(三)关于隐喻翻译的研究

对于隐喻表达如何翻译,西方的研究相比国内则更为成熟。Dagut认为隐喻表达的翻译没有统一性的概括性规则,翻译的处理在不同角度也有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大体上可以从直译、意译或文化等角度来讨论。

从直译、意译来看, Arnold和Sadler认为隐喻普遍存在,因而应该直译。而Menacere通过实例的分析,认为直译会导致翻译在译语中毫无意义,并且将隐喻翻译的方法概括为:理解、解释、翻译,即所谓的意译。最后,Menacere提出:“隐喻翻译要尽量对等,若无法做到,逐字逐句的翻译(直译)将很危险”。

Nida较早提出提出隐喻的翻译策略,即将隐喻译成隐喻;把隐喻转成明喻;把隐喻译为非隐喻;把非隐喻译为隐喻。

Nwemark曾经专章研究过隐喻翻译,提出了七中方法:在目的语中再现同一喻体;用目的语中的标准喻体取代源语中的喻体;用明喻来代替隐喻,保留喻底;用明喻与喻底结合翻译隐喻;将隐喻转化为喻底;省略;隐喻与喻底结合。

关于日汉隐喻的翻译,王磊曾在其硕士论文《日语比喻的汉译策略——以直喻、隐喻为中心》中,提出隐喻的三种译法:直译法、等价法、翻案法。

梁少逸在《谈汉译日过程中汉语隐喻的翻译》一文中对汉译日隐喻的翻译提供了五中方法:直译、借用、替换、添(减)词、意译。

三、本研究的研究方法

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徐一平等老师制作的《中日对译语料库》,对照叶渭渠、侍衍和高慧勤三位大家的译文,斟酌关于原文“底”的表达的汉译的同时,参照奈达翻译理论,尝试通过《雪国》中这一隐喻表达,总结翻译的方法。

四、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笔者能力水平有限,无法面面俱到地解析,给出的翻译方法也并非完全试用所有的隐喻表达。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五、研究意义

中日两种语言在构词和语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盲目采用直译会使译文面目全非,不知所云。通过一定的理论学习,再应用于实践,不仅能对翻译加深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提高翻译能力。  


上一篇:《人间失格》大庭叶藏的人物特征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白江口之战研究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