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樱花看日本人的生死观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2-11-16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关于樱花与日本人的生死观已经有很多学者有过很多的论述,并且也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资料,:以下是跟本论文主题相关的研究背景.:

1,《桜大鑑》中讲述了日本樱花的由来。樱花原产于中国,盛名于日本。樱花最初的痕迹出现于喜马拉雅山区,后传至日本,成了相对独立的樱花变种发展的地方。

2. 从村上春树著,林少华译的《挪威的森林》中可以看出日本人的尚死文化。如村上春树所写的小说《挪威的森林》,翻开第一页写着:”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作者用无比细腻的情怀对生死进行了诠释—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书中直子姐姐的死,木月的死,初美的死,绿子父亲的死,最后直子的死无不反映了日本社会的生命逻辑---不为生死问题所束缚,死时要敢于舍弃对生的执着痛痛快快地去死,活着的时候要每时每刻竭尽全力地去活。

3.渡边淳一的作品《失乐园》和电影《日本沉没》中也提到了死,这两部作品的死是两种不同形式的死,前者是殉情,后者是牺牲。《失乐园》中描述的是殉情而“殉情”是对日语“情死”的翻译。而情死在日语中有一个专门的词“心中”,失乐园中一对恋人把情死作为获取“来世”爱情幸福的途径,梦想着借情死使他们的爱情永恒化。他们怀着对生的留恋和对死亡的向往,为情而死,双双自尽以实现最终的结合,这在日本文化传统中是根深蒂固的。在电影《日本沉没》中也看到了日本人对死的崇尚情结。但这种死,跟前面《失乐园》中所提到的死截然相反,这是一种自我的牺牲。电影讲述了,田所雄介博士是一位地球物理学家,他根据地震的观测数据,预测日本随着地壳的剧烈运动,大部分的陆地将下沉到海中,最后主人公小野寺俊夫在日本即将沉没之前,毅然操作潜艇潜入海底4000米处去点燃那能使日本与断裂的板块脱离的N2炸药,最后印度洋板块移动的巨石被炸毁,日本迎来了患难之后的安宁。

4.《菊与刀》中通过一个美国作家本尼迪特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日本,她对日本的生死观也做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武士道”一直深深贯穿于日本的文化.武士道的最高境界“牺牲”和日本人独有的自杀方式“切腹”等方面进行阐述武士道精神。其中武士道精神又可以与樱花相结合。樱花骤然开放骤然凋零,樱花固然美丽,但这种美丽是生命坠落时的那种凄美,“花数樱花,人惟武士”所以日本人对樱花如此喜欢的原因大概也与此。

5.柯璜莹《从樱花看日本人的生死观》分四部分进行谈述,分成1.樱花与樱花文化。2日本人的生死观。3.樱花与日本生死观的关系。4.结论。第一部分讲述了樱花在日本的地位,樱花的花期等方面,第二部分则通过作品《挪威的森林》看日本人的生死观。第三部分则结合樱花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物哀观阐述观点。第四部分总结出樱花的特性影响着日本的文化并形成日本独特的生死观。

6. 吕玉元的《从樱花文化看日本人的生死观》则是把它分成了三大部分:1.樱花与日本的樱花文化2.日本人的生死观3.日本人的尚死情结。接着又把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进行细分来谈述。如日本人的生死观细分成1;死是生的一部分2.死是对集体责任的承担与忠诚3.死是一种律己行为4.死是一种维护尊严的行为。第三部分又从殉情,牺牲,剖腹等三方面谈述。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难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本论文旨在对上上述文献进行整理归纳,以及以前研究过相关主题的学者的观点进行整理归纳,并且对前面学者学研究过的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最后总结出自己的结论与观点。

樱花作为日本的国花,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日本的文化之中。而樱花瞬间凋零的这种特性,又和日本人对生死观的理解很相似。目前有很多学者研究过樱花和日本人的生死观。有樱花与生死观一起论述的,也有只是从樱花和生死观分别论述。所以搜集资料和整理起来工作量比较大。可能会导致收集的不够全面。本论文旨在对上述文献进行整理,把樱花的特性和日本人的生死观进行概括和补充,以及以前研究过相关主题的学者的观点进行整理归纳,并且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与观点。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希望可以撰写出为日后广大学者研究樱花和日本生死观做出微薄贡献的作品。


上一篇:关于日本人极端性格的分析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日本文学中耽美文化的发展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