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乡土教育及其对中国乡土教育发展的借鉴意义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19-12-09

1.选题背景说明  

国际背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流动不断加快,中心城市逐渐趋于饱和状态,而中小型城市、偏远地区出现人才流失、发展缓慢等现象,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加剧。随着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加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落后国家向先进国家的人才流动趋势也逐渐显现出来,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国家间的发展差距。此外,经济全球化也推动着多元文化在世界范围中的兴起,然而当代人们的乡土意识较为淡薄,对本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自然特色了解甚微。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加强国际理解和沟通也迫在眉睫。为应对这些在中国、日本乃至世界各国普遍出现的现象,作为社会发展推动力的教育应首当其冲,其中,乡土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内背景:

乡土教育是将乡土资源视为教学资源来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乡土教育在我国的起源很早,周礼一书中,已有“以俗教安,则民不偷”、“以乡之物教万民,而宾兴之”的话,主要是藉由乡土民俗的生活教育,来实现教化的功能,可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乡土教育的观念。

近代以来,随着对乡土教育的大力提倡,学者们对乡土教育的认识也有所发展。乡土教育的现代意义逐渐扩充为加强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的人文、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去了解与认识自己生长或长期居住的家乡,使其产生关怀与认同,并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来改善乡土。此外,除了培养乡土爱,还应从乡土爱推及国家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更好地适应当今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它能够在培养学生本土观、世界观的乡土意识的同时也进行着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全人教育。乡土教育在当今学校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难、繁、偏、旧的问题日益凸显,教学过程过于注重书本中考试要求的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的需要和兴趣需要,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脱节。为了弥补原有课程体系的不足,我国于1999年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重视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习更有意义,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推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地方性课程、校本课程等课程成为新课改的重要的一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关注学生生活、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乡土教育显得愈发重要。然而,中国乡土教育的发展并不成熟,与乡土教育密切相关的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也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地方资源利用不足、对教师的要求过高、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制困难等问题,进展缓慢、未成体系、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相比于中国,日本的乡土教育的发展更为成熟。为了解决乡土教育在中国的发展问题,有必要在立足国情不断反思和探索新路径的同时,向国外借鉴一些有益的经验,促进我国的乡土教育和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并促进每个学生个体全面健康地发展。

2.选题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日本乡土教育的研究很少,学实所作的《日本的乡土教育》简述了日本乡土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外国中小学教育》期刊上刊载的《日本乡土教育政策与协作机制》分析了日本乡土德育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模式以及与社会的协作,王思渝的《日本乡土博物馆的缘起、发展与现状》主要介绍了日本具有地方特色、乡土特色的博物馆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我国对本国乡土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台湾乡土教育的研究、对清末乡土教育的研究以及在中小学和幼儿园乡土教育的实践研究,例如万明钢的《论台湾的乡土教育》、王兴亮的《清末民初乡土志书的编纂和乡土教育》、牟眺眺所作的《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探析》、彭婷的《新课改以来中学语文乡土教育的现状与反思》、滕星和罗银新所作的《中国乡土教材的开发、收藏与研究》等。关于乡土教育的比较教育研究主要为大陆与台湾的乡土教育比较研究,如杜玉粉所作的《海峡两岸乡土历史教育现状比较与分析》。总体来看,我国对乡土教育的研究尚不充分,在新时代下对乡土教育的实践指导意义仍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欧美国家的课程改革中十分关注各地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展教学,注重将乡土知识融入各类学科当中,加强社区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以美国为典型,美国教育委员会在课程标准地修订过程中十分重视最大限度地将社区和地方资源融入教育,并有三十多个州的法律明文规定学校必须开设本州的乡土史。爱丽莎·福特(西北密苏里州立大学历史助理教授)发表的《将城镇和“礼服”结合:利用当地历史促进学生发展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一文中重点介绍了几个基于学生参与的当地历史的项目,提倡学生与周围地区接触,进入当地博物馆工作。伯纳黛特·科莉(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所著《关于合作伙伴与地方基础艺术教育的政策发展研究——重要的开端》中分析了音乐艺术教育在美国文化机构与基础学校教育中的成功因素,探讨了发展地方艺术教育政策的重要意义。杰森·哈什曼(美国爱荷华州爱荷华大学教学部教授)发表的《反思社会研究教师教育中的地方、边界和地方历史》中讨论了对12名职前中等社会研究教师进行的研究。参与者探索了社区和公共空间,研究了学生生活地方相关的历史和当代问题。研究者通过研究分析了解教师如何通过空间环境解释教学,以及他们对地理、种族和机构如何交叉影响学生的理解。

在亚洲乡土教育发展较为突出的是日本,日本在战后的教育改革中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尊重文化传统,重视教育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日本于1998年颁布了幼儿园《教育要领》、小学及初中的《学习指导要领》,1999年颁布了高中《学习指导要领》和盲、聋及保健学校的《学习指导要领》,开始了日本基础教育的新一轮改革。新课改中确立要培养具有丰富人性和社会性的能够自立于国际社会的日本人,重视培养学生的爱乡心、爱国心。提倡各地区、学校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创办特色学校,创设综合学习型课程,丰富选修课程。日本目前对于乡土教育的研究主要有对过去的日本乡土教育的发展和实践以及乡土教育运动的分析,如安藤雅之所作的《社会科创设期乡土教育的开展和意义》、白井克尚的《“新乡土教育”实践史研究的任务和方法》等等,和对乡土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实践方法的探究,如筱原清昭所作的《从教师的认识角度看乡土教育的实际情况及任务》、竹内裕一和加贺美雅弘所编的《调查生活周围的地域》等等,重视研究乡土教育在当下的意义、任务,并给与实践指导,对我国乡土教育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3.论文的立意、研究思路、角度和研究方法  

立意:基于对乡土教育的个体发展价值、社会发展价值和时代价值的认同,认为应在当今教育实践中重视乡土教育、地方性教育的地位,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对此,需要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借鉴乡土教育更为成熟的日本的一些有益经验。

研究思路:本研究以对乡土教育的概念和意义的分析为前提,对日本现代乡土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实践的分析研究为主体,并将其与中国的乡土教育进行对比,总结出其对我国乡土教育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以促进我国乡土教育的发展和突破。

研究角度:从对当今我国乡土教育的意义价值分析、对中日乡土教育发展的客观历史研究、对日本乡土教育的实践经验总结、对中国乡土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剖析以及如何将日本优秀经验应用于我国乡土教育的发展的实践建议等角度开展研究。

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

4.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日本乡土教育的研究和对中国实际情况的分析,挖掘出日本乡土教育对中国的有益经验,为新时代下中国乡土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理念、新目标、问题解决途径和实践指导。

研究意义:能够对我国乡土教育领域的研究进行补充;促进我国教育本身的发展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我国乡土教育的发展;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提高个体的精神文化修养,促进个体的个性化发展,增强在社会生活中解决问题和综合实践的能力,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的发展,推进各地区在地区间的健康协调发展以及我国在国际间的积极和谐发展。

5.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乡土教育

1.1概念

1.1.1乡土教育理论发展

1.1.2现代社会下的乡土教育概念

1.2意义

1.2.1乡土教育增强地区发展活力

1.2.2乡土教育是对现行教育的重要补充 

1.2.3全球化背景下乡土教育重要性的凸显

第二章.现代日本的乡土教育

2.1现代日本社会中乡土教育的必要性

2.3乡土资源的认知和有效利用

2.4乡土教育的教材及课程开发

2.5中小学乡土教育的示范模型

2.6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推进乡土教育发展

第三章.由日本看中国现代地方性教育

3.1中国乡土教育的发展现状

3.1.1我国新时代下乡土教育的必要性

3.1.2我国乡土教育的困境

3.1.3我国乡土教育与校本课程

3.2日本乡土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3.2.1乡土教育观念革新

3.2.2乡土教育的实践经验借鉴

结语

上一篇:鸥外《青年》中的日记-小说主题再探索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