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君权神授观念不同点的比较研究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19-12-18

一、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古代,中国对日本来说是文化强国,文化输出国,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包括君权神授在内的儒家思想等诸多文化,并且这些思想对日本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日本在接受中国文化的时候也并非完全的照搬使用,而是根据本土的需求吸收消化中国的文化,使之本土化,更加贴合国家的需求。我们发现古代日本在大量吸收以儒家思想为首的君权神授思想的中华文化后并没有被中国同化,没有失去本土文化的个性,而是在固有的文化的基础上糅合中华文化的“实用”因素,并使其大放光彩。日本的神道信仰和天皇制度就是最突出的特征。日本的天皇制度和中国的皇帝制度都是深受君权神授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制度,然而日本却形成的天皇家族的万世一系与中国易姓革命形成鲜明的对比。

本文要要讨论的就是中国传统儒学天命观念下君权神授思想是如何形成的?日本又是如何援用中国的儒家天命观念?中日两国在君权神授思想的认识上存在哪些异同,并对两国的王权制度造成哪些影响?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能让更多的了解两国的文化。

1.前人在与本选题有关领域中的研究工作成果的简述 

在古代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普遍敬信天地神灵,对天顶礼膜拜。君权神授这一观念也由此产生,与君权神授思想分不开的便是天命观念。关于天命思想,在王家骅(1990年)先生所发表的《儒家思想与日本文化》一书中就有说明中国儒学的天命观思想的形成,也指出了中国儒学的“天命”观念的思想恰好符合当时日本社会变革的理论要求,而被当时日本的统治者所援用。但又说“由于日本统治者主要从实用的目的出发,而不是充分理解儒学思想的基础上的援用的儒学,因此不免会有照搬或生吞活剥”笔者对此表示不认同,首先要充分理解一种思想文化必须将其放在特定的社会物质文化的背景下,儒家思想就是在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之下所产生的,如果社会发生变化,那么儒家思想也会相应的发生改变。再次,如果日本是以实用为目的而援用儒家思想,那么肯定会先对儒家思想进行彻底的分析,然后进行取舍。这用的是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又怎能说成是照搬和生吞活剥呢。 

系统的比较中日两国帝制的著作主要有沈才彬先生(1990年)所写的《天皇和中国皇帝》。在该书中追溯了中日两国帝制产生的不相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方式,并列举了两国王权的种种差异。沈才彬先生将两国帝制的差异归于两国不同的思想背景。祁玉倩(2014年)所写的《试对比古代天皇制度语古代中国皇帝制度》一文中认为中日帝制的不同主要在于是否一脉相承,是否集权,是否与宗教结合。没有对君权神授进行更细致的对比。在本论中,笔者将在前人的研究之上,寻求心得突破点。 

二、设计或论文主要内容和重点,预期达到的目标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此部分为重点阐述内容)

预期达到的目标:

本论尝试从中日两国的君权神授思想的表现形式入手探讨造成中日君权神授异同的因素。通过考察两国精神信仰结构形成的异质性,可以了解两国民族精神和民族心态的差异,加深两国人民的理解和增进两国的文化交流。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查阅中日两国有关君权神授的书籍及相关的学术报告,对于造成异同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对比分析,并从思想,信仰等方面进行论述,阐述产生异同的原因。

解决问题的思路

为达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广泛了解分析中国和日本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从精神层面和信仰方面阐述君权神授思想的如何产生与发展过程。

上一篇:基于“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成败对中日两国关系影响研究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